为什么查看“社交网络”是一件期待又焦虑的事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诸如QQ、微信等社交网络也不断健全。我们个人的生活也不再是神秘不可见的,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见闻与感受,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也愿意通过社交平台去了解关注他人的生活。本来一件自由分享与自由关注的事情,为何变得让人既期待又焦虑呢?

很多时候,我们刷“朋友圈”是无意识的,也许就在拿起手机的那一刹那,条件反射地就点开了QQ微信,不自觉地刷起了朋友圈动态。在一系列看似正常的动作背后,你感觉到了自己的“合群”,与朋友圈好友的互动(或者只看看)抵消了你的社交孤独感,从而感受不到“被所有人屏蔽在世界之外”的孤立。查看社交网络,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缓解焦虑的方式。

我们知道,与他人互动产生的是一种意义感与仪式感,缺乏与世界的联系会让你恐慌与无助,例如突然断网一个小时。拿出手机,确认一下,自己的朋友还在,生活还在,自己还是世界的一份子。

例如,当我们发了朋友圈或者QQ动态以后,我们并不在意是哪位普通朋友点赞,能给我们带来视觉冲击的是那评论与点赞的红圈数,数字的直白让我们能够量化自己在周围朋友之间的地位与关注度,评论越多,点赞数越多,甚至会让我们感觉自己俨然成为了生活博主,社交达人,受朋友敬仰。但是,当我们在打一场游戏,或者完成一次美妙的约会时,我们不会拿出手机来刷朋友圈,因为现实生活的满足已经不再需要我们通过社交网络来弥补空虚与无聊。只有在无所事事的时候,我们会把微信,QQ甚至支付宝都打开看一遍。

不是社交网络让我们恐惧,而是我们本身就焦虑。

这当然不是社交网络的错,而是时代的特点使然,简而言之,就是生活所迫。社交网络为我们释放压力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解决办法。感觉不到生活意义的时候,上朋友圈,接受朋友的点赞,顿感与世界的交互与联结。如此方便,自然使人着迷。

与其说是着迷,也不如说是上瘾。相比与其他调解方法,上社交网络确实“短平快”。但是,朋友分享的动态着实有限,短暂的释然之后同样又是百无聊赖的空虚,这时候,求助于社交网络的需求愈发浓烈,如此恶性循环,就深陷于社交网络无法自拔。

如此的状态,自然不行。你要思考,哪里出现了问题。沉迷于社交网络只是深层次生活与心理问题的一个表象,其背后的东西需要我们注意。你要思考,是什么让你焦虑与空虚,是什么成为了你和世界之间的屏障。

可以试着找个人聊聊,做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情,多些线下交流,学习一些新的事物。也许这些诚实质朴的调解方法最开始可能收效甚微,但是作为长期的良性的健康调解方法,它们适合你去坚持。

最终的目的依然是找寻存在感、意义感和仪式感。与其通过他人的看法来反哺,不如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无聊时,你并不是无事可做,你只是“懒”,不想做事。不要用无聊来作为无所事事的借口与托词,人在一世,需要我们做的事情,一辈子都做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