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游神:福州九案泰山的坚守

10月12日,农历九月十四,一个平平无奇的日子,却对这样一群人来说,意义非凡。

深夜的福州大雨骤至,在锣鼓声中,一群身着古装的队伍冒雨前行。他们无法停下自己的脚步,因为下一站,还有着一群虔诚的信众在等待着他们。

队伍打头阵的是一名扛着写有“九案泰山府 温康二都统”字样旌旗的男子,紧随其后的两名成员各扛着一个灯笼,分别书有“九案泰山”“温康二都统”。他们的身后,有扛着“回避”、“肃静”等牌子、举着彩旗、敲锣打鼓的人们,还有摇头晃脑的“大头娃娃”、高度异乎寻常长相奇特的“人偶”。

这就是九案泰山信众们的一次巡游活动。12日的出巡,代表着为期将近两个星期的活动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泰山,五岳之首,由于早期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泰山神应运而生,全国各地的泰山庙数不胜数。在福州地区,泰山神的信仰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泰山神麾下的两员大将温康二都统受到了人们的顶礼膜拜。

温都统,本名温琼,传说是后汉时期的温州人。因科举失利,弃文从武,成为了一名勇猛无比的将领,死后被招入泰山府。康都统,本名康保裔,为洛阳人,生前战功赫赫,后在与契丹的战斗中不幸牺牲。

福州地区供奉温康二都统的庙宇不计其数,主要集中于古时的十八洋地区,即今上海、宁化、西洋、茶亭等地,并称九案十三堂,这十三堂分别为太平山堂、山仔里堂、涵头堂、教场般堂、浦东堂、浦西堂、西洋堂、斗池堂、西营堂、洋柄堂、双浦头堂、河上堂以及河下堂。这十三堂组成九案,即:

太平山案:太平山堂、山仔里阴阳专案堂、双浦头协心堂

浦东案:浦东大堂

浦西案:浦西大堂

洋炳案:洋炳同心堂

河上案:河上救生堂、下河上大堂

教场坂案:教场坂堂

西营案:西营里长生堂

西洋案:西洋积善堂

斗池案:斗池社、涵头大堂

每年的农历九月,就是十三堂巡游的日子。九月初一开堂,正式拉开了序幕。最有特色的就是九月十二举行的问杯仪式,仪式上要选出来年的主案。今年的问杯仪式定在了十二的下午两点进行,问杯仪式上不可或缺的就是马牌了,马牌上写有巡游的次序。在人们期盼的眼光中,来年的主案决出-山仔里堂,这距离上一次山仔里为主案已有一百多年之久。

马牌

西洋堂

九月十四,最后一晚,队伍从新案山仔里起身,赶往西洋堂。仪式过后,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开始了十三乡的巡游。

热闹非凡的西洋堂

队伍高照先行(即前文所提的灯笼),锣鼓开道。黑白无常,在福州被称为七爷八爷,也在队伍之中。摇头晃脑的“大头娃娃”-孩儿弟,一路舞动着,各乡塔骨紧随其后。另有身着黑色衙役服的皂隶保驾护航。队伍末尾,几名大汉扛着温康二神神像。

塔骨

队伍每行至一堂,都会受到人们的迎接,信众们手持着香,望向队伍到来的方向。前方大队人马先行到达,在一旁等候。一声哨响,在欢呼声中,挑着都统神架的人们冲入堂内,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鞭炮锣鼓声不断,信众纷纷上前揖拜。

九时许,队伍在西营停下了,堂内正中悬挂着“甘雨嘉祥”的牌匾,天公作美,下起了小雨,正应了这四字。

甘雨嘉祥

巡游还在继续,夜色愈深,街边早已人烟稀少。在滂沱大雨中,锣鼓声不断,前行不止。深夜嗨玩过后的年轻人,看到这样一队人马,无不惊愕。已是凌晨,冒雨行进的人们又是为了什么。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无数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却仍有人们始终坚守着最初的信仰,也正是他们的坚持,让我们得以在都市之中得以感受到这一流传百年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