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区人民对山石和山神的原始崇拜和信仰

在山东的山区,山神信仰比较普遍,祭拜山神通常在六月初六。山神往往没有庙,即使有庙,规模也很小,神像和庙堂都比较简陋。山区的人们对山神又敬又畏,山一方面作为蔬果、狩猎来源,另一方面也有难以预测的凶险。人们祭拜山神,祈求平安,不至于堕崖伤亡或者被山里的虎豹猛兽伤害。临朐一带,农历六月初六要到西部的山区祭山,在小山神庙前摆上猪羊蔬果,焚香烧纸后向山神祷告,唱佛歌:

打南来了一棚僧,背着蒲团去修行。龙云山前有庙堂,砖墙石瓦修得强。山神老爷当央里坐,两全哥哥相陪着。金钱银钱烧给你,你休叫恶狗(狼)进了山。那男人走路也不害怕,那女人走路也不见它。

滕州东部、北部山区,甚至某些平原地区,每年也在六月初六举行猪羊祭山的活动。有的集合在山头空地,有的供在神台前,烧香叩头,祈求山神保佑。人们即使没有能力置办猪羊祭礼,也要在自己家门口摆上水果、青菜、肉类、糕点等供品。现在野兽害人的情况越来越少,但祭祀山神的风俗仍然盛行。

石头崇拜几乎在山东各地都存在,只是表现形式略有不同。在潍坊、鄄城等地方,正月初十为“石头生日”。潍坊、胶南一带要摆供上香祭石头,这一天不准搬动石头,不许推磨、推碾,不许动石臼和捶衣石等石制品。鄄城有抬石头神的习俗。还有的地方,为了让新生儿好养活,长大像石头一样身强体壮,拜石头为干娘,并且年年祭拜。当干娘的石头可以是大石块,也可以是家里的石头碌碡等物。正月初十或者孩子生日,要给石头挂红袍,摆供品,烧香祭拜。

泰山石敢当是灵石崇拜的特殊形式。在街巷胡同的路口或对着路口的民居墙体上,常常有一半埋在地下,一半露在地上的小石碑,有的地方还把小石碑高高地镶嵌在墙上,石碑上镌刻着“石敢当”“泰山石敢当”或者“山海镇”等字样,石碑可大可小。人们认为泰山石敢当有灵性,可以镇压不祥,祛除灾异,保佑人们免受邪恶势力的侵害与骚扰。石敢当的影响范围很大,大江南北普遍存在。

石敢当的历史相当悠久。西汉《急就章》中出现“石敢当”三字连文的情况:“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唐代的镇宅石上出现“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的铭文;《南村辍耕录》中解释“石敢当”说,“敢当者,所向无敌也”。明清之际“石敢当”三个字前又加“泰山”二字,变为“泰山石敢当”。

泰山石敢当有很多形式。泰安城中的华侨大厦,因为正对着三岔路口和渿河桥,所以用硕大的石敢当像作为大厦的立柱。在淄博、莱芜和泰安等地,石敢当又被称为“石大夫”或者“石人老爷”,在这些地方有很多大小不一的石大夫庙,认为石敢当除了驱邪压鬼,还有驱逐疾疫的能力。莱芜北部村民认为,石大夫的老家在淄博,在从淄博到泰山的路上,看到莱芜北部山川灵秀,就在当地安了家。莱芜横顶村的石大夫庙背后天然石壁纹路形成了一块块不规则的梯形石头,当地人说,这是石大夫的“药匣子”。

新泰徂徕镇有个巨大的青石雕成的石人老爷神像,据《重立石人老爷神像碑记》载,石人老爷神力无比。传说因当地夜间鬼怪作乱,鸡犬不宁。为乞求平安,驱鬼镇邪,乡民立石人老爷神像。后人将石人老爷供奉为驱鬼怪、镇妖邪、主功名、送子嗣、掌财富、赐福寿、医百病、保一方平安的神灵。每年正月十六日贺石人老爷生辰,逐渐形成远近闻名的石人庙会,赶会之众达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