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小寨村古会

小寨村古会


透过重重阴霾,久违的春天终于来了。新绿、嫩绿、鲜绿、翠绿,满眼的绿色温柔着我们的视线。还有那星星般闪动的一点点红、一点点黄、一点点粉、一点点紫,也惊喜着我们的目光。粉色淡雅,白色端庄,红色热烈,紫色深情,洋洋洒洒,浓浓烈烈。一朵朵的花儿,把春天的朝气蓬勃尽情彰显。


充满生机的田野里,麦苗拔节了,漫无边际,仿佛绿色的海浪。那金黄色的油菜花,似黄色丝带点缀其中,在绿波中闪耀着金光。

街道两旁粉色霞光般的樱花热情绽放了,一年一度的小寨村古会便在这繁花似锦的暮春时节与我们不期而遇。


回头想想,这个春天是不同寻常的,更是令人难忘的。春节前夕,江城武汉突发的新冠病毒,肆虐袭击武汉,恰逢春节期间,返乡人流量高峰期,一时间无法控制,很快波及全国各地。先是武汉封城,后来全国各地封路,封村,封锁各个路口,严格禁止外来人员进入。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下,我们小寨村村委领导班子开会商议,一致达成共识:从农历正月初二开始,安排执勤人员值班,严查共管,对进入村口的人员,本村的进行体温检测,外村的一律不能进入。执勤人员三班倒,执勤点绝对不能脱岗。纪律严明,恪尽职守,确保了村民的安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率先垂范,尽职尽责,做好排头兵,奋战在第一线,为守护全村的安全付出了艰辛,不愧是村民们推选的好领导。执勤人员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守护着我们的平安,他们被大家称之为:“门神”。我想,这样的称呼是当之无愧的。


由于今年情况特殊,疫情还没有彻底结束。虽然国内的形势稍有好转,但是国际态势却是空前紧张,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全球化。虽然我们的工厂复工,学生相继开学,以及随之而来的武汉解封,但是我们都不要掉以轻心,还要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三月古会的前一周,村党支部村委会就出公告发通知,为了响应上级部门不扎堆,不聚众的指示精神,决定临时取消此次交流会,也不邀请任何剧团的秦腔助兴。

小寨村是扶风县境内的一个寨子,古时屯兵为寨,明代称为永宁堡,历来为军事要地。据有关史料记载:小寨古城,古时土著以马姓(你等可记得马超的厉害)和毋姓为主,马居城外,人丁兴旺,绵延至今。毋居城中,丁少人稀,于新中国1968年绝。明代洪武三年,军户张姓、薛姓迁入永宁城中,张姓居城东,薛姓居城西,历代繁衍生息,形成小寨八村百户的规模。


追溯历史到明代,原来张姓一族最初源于甘肃巩昌府陇西县,即今天的甘肃陇西,祖上曾历任明代斜裕关总兵、天水知府、山海关总兵等军事职务,故以武职起家。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廷改制,设陕西中书省,并复巩昌府。为配合改制,陇西张姓军族听命明朝廷调遣,先后外迁,其中一支迁入眉县,十年后,继续东进迁入小寨定居,至此小寨之地马姓、毋姓、张姓和薛姓杂居。张姓自迁入在小寨历经二十几代,分化为七个门子数千人口之众,现在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基本都是张姓户族,六组、七组属于薛姓户族,八组新集村,为张姓人口外扩的附属村庄。

如今小寨村管辖8个村民小组,住户达850户,人口3370人,这之中还不包括那些从这个地方走到天南海北的后辈子孙。


伴随着历史的变迁,明代衰落,最终被清朝取代,起于明代的张姓户族也渐渐没落。直到清朝中期,小寨村落中的张姓人家都已经退掉了军人后裔的特征,成了男耕女织的普通民众,后来在这个扶、眉、岐三县交界处的军事要地小寨逐渐发展成了商品交换的集散地。

清代末期,西北地区的商品交易日渐兴盛,在农忙之余,百姓们开始自发约定俗成在该地组织农产品交易会,每逢农历三月十八小寨村就举行古会,为吸引人流,伴以古戏表演,规模宏大。


虽然历史不断改变,但小寨村古会却延续至今。在当今商场遍布,网店流行的时代,这场盛会虽然已经冲淡了商品交换的本色,却成为小寨人的子孙后代从四面八方回来团聚的一场盛会,也是乡亲们宴请宾客,联络亲情的契机。

昨天是古会第一天,天阴沉沉的,一大早就有小摊小贩们陆续来街道摆摊,有卖小吃的:凉皮,甑糕,蜂蜜粽子,米皮等等。还有孩子们喜欢的各式各样的糖果:各种颜色的石头糖,好看又好玩。新鲜的水果:菠萝,西瓜,草莓,柑橘……最引人注目的是卖鲜花的,各色各样品种繁多,特别的漂亮。日用百货也是琳琅满目,品种齐全,应有尽有。


午饭过后的一场雨,小摊贩以及逛会的人们全被赶回了家,下午雨过天晴后,街上也只有零零星星的人影出现。

今天,古会第二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街道上比昨天热闹多了,逛会的人也多了起来,今年的古会不同以往的是,每个人都戴着口罩。疫情防控不但要为自己着想,更要为他人着想。

三月古会虽然临时取消了秦腔助兴,但我们却不能因此搁浅爱与亲情。隔绝疫情,但不隔离真情。只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坚定信心,每个人的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提升了,疫情这个魔鬼必将无处藏匿。


今年春节假期,闭关蜗居在家,每家每户都没有待客,也没有走亲访友。大家都期待着春暖花开,三月古会的时候好好走动走动,坐下来好好拉拉家常,畅聊一番。但是直到现在,疫情还没有真正结束。所以,来街上跟会的人们也是急匆匆来,采购所需的东西以后,就又匆匆赶回,做到不聚集,一般大多也不会到亲戚家里去。

来街上逛会的人大都是老人们,因为在外打拼的孩子们大多刚刚复工或者上学,再者当前疫情还需要继续防控,所以也都不可能回来跟会了。老人们逛逛会,买一些家用的东西,扫把笤帚,针头线脑等等。因为今年有闰四月,还有些老年人,准备在会上给自己购买做寿材的板材,档板。人生在世一辈子,结果走的时候,跟随自己走的就是这一幅棺木而已。所以,老人们对这个还是挺在意的。


对于痴醉于春天的人来说,今年的春天或许有些残酷,我们在惶恐不安中度过,我们来不及欣赏阳春三月的青草初绽,冰雪消融。匆匆回首间,梨花带雨,樱花飞扬的盛春四月又将与我们擦肩而过。像流水从指尖划过,让我们也倍感痛惜。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今年的三月古会也没有往常那么热闹,跟会的人明显地减少了,感觉摆摊的卖家比买家还多。这也是从我记事起唯一一个不太热闹没有人气的古会。因为我们深知,虽然国内疫情总体态势向好,但是国外疫情偶发或内源性反弹的风险依然存在。疫情防控依然是重中之重。我们只有团结一心,严加防控,彻底战胜疫情,才能迎来下一轮的春暖花开。

愿来年春意盎然时,我们再聚小寨村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