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拉动需求,迈瑞、鱼跃2020Q1业绩大增,器械市场“诱人”

文 | Linan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4月12日晚,沪深两市1014家公司发布了2020年一季度业绩预告,376家公司预喜。其中医药生物等行业公司一季度业绩提升明显,原因是需求增长等因素拉动。

其中,部分疫情相关医疗器械企业第一季度财报业绩增长明显。在此次疫情期间,迈瑞医疗与鱼跃医疗等占据呼吸机重要市场,是业绩增长的典型代表。

迈瑞医疗2020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今年第一季度实现的营业收入约44.92亿元至48.82亿元,同比增长15%至25%,对应的归属净利润约12.57亿元至13.58亿元,同比增长25%-35%。

迈瑞医疗公告表示,报告期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生命信息与支持产线的监护仪、呼吸机、输注泵,医学影像产线的便携彩超、移动DR,体外诊断产线的多种仪器等和疫情直接相关的产品增长不同程度加速,其中对生命信息与支持产线的拉动作用尤为显著。

并且迈瑞医疗表示,新冠疫情下公司积极承接意大利、英国等海内外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订单,截至3月底,已向全国交付超过8万台设备,向海外交付超过4万台设备,凸显核心竞争实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有望长期保持稳健成长。

鱼跃医疗2020年一季报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70-3.82亿元,同比增长50-55%。业绩略超预期,高毛利率产品受益疫情放量带来盈利能力提升。

根据业绩预告,鱼跃医疗2020Q1实现归母净利润中值为52.5%,略超市场预期,其中无创呼吸机等呼吸类产品、红外额温枪等体温检测类产品及手消等消毒感控类产品的出货量大幅增长,考虑到疫情相关产品在公司产品结构中属于高毛利率品种,带来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

随着海外疫情持续发展,鱼跃医疗呼吸机产品已获得国内NMPA和欧盟CE认证,并已于2020年4月获得美国FDA的EUA授权,目前已面向全球开始供货,有望对中短期业绩带来持续的积极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鱼跃医疗呼吸机过去多应用于家用端,本次借助疫情发展顺利打通临床端渠道,并顺利进入全球供应渠道中,中长期看为未来临床端市占率的提高带来坚实基础。

不过,疫情之下也有个别医疗器械企业业绩呈现负增长。乐普医疗2020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2亿元–4.2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8%至43%。

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乐普医疗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植入器械和医疗服务受医院门诊量、手术量等影响较大,同比显著下降。

这方面上迈瑞财报里也有体现,迈瑞表示体外诊断产线的试剂和医学影像产线的台式彩超由于医院疫情期间的常规诊疗、手术量、体检量的下降而有所放缓。

此外,也有扭亏为盈的企业。九安医疗公告称,公司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盈利4000万元至6000万元,上年同期为亏损3531.76万元。额温计为代表的测温系列产品销量大幅增长。

受疫情影响,此前我国监护仪、呼吸机、麻醉剂、心电图机、消毒产品线、雾化器、血氧仪、口罩、手套、新冠诊断试剂盒等产品在内的医疗物资需求激增并短缺严重。

自疫情爆发以来,资本市场用脚投票,国内不少巨头在医疗器械领域开始行动。据新浪医药不完全统计,最近一段时间,腾讯、依图、瑞幸、联想集团全资子公司等变更经营范围,新增销售医疗器械。京东、百度、华为、格力等则是成立新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医疗器械I、II类等。

值得一提的是,4月11日,格力电器新增一条对外投资提示,新增投资公司为成都格力新鹭医疗装备有限公司。业内揣测,格力成立这家公司或有可能生产呼吸机等医疗设备。而就在3月17日,董明珠在一档公益直播中也表示,格力电器将投资10亿元在医疗设备领域,研发生产高端医疗设备。

相关数据显示,2014-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2556亿元持续增长至5304亿元,五年间市场规模扩大了一倍,年均增长率约20.0%,按照20%的同比增长率估算,预计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7700亿元。

近些年来,不少企业跨界布局医疗器械领域。2019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也整体正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此次疫情是风口,短期内预计医疗器械行业整体效益保持良好态势。在疫情期间医疗器械企业短时期内业绩增长明显,生产线增加、产能扩大,其他行业也纷纷加入其中,疫情过后相关企业应警惕产能过剩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