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蝗当用「生化」武器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突如其来的疫情尚未远去,异乡的蝗虫又惹人心烦。

对付蝗虫,必须要面状攻击。

蝗虫是数量为王,只有抛弃点对点,才能有效加以控制。



在人类的诸多武器中,大多是点对点的,而「生化」武器则可以实现对面的攻击,也就是说,必须同时打击多个目标,而生化武器可以方便地进行群伤。

生化武器不一定都有害

似乎我们对生化武器一直都有一种不好的印象,的确,我们大多数人理解的生化武器,大多是毒气、病毒之类的,这些东西是万万用不得的,有毒有害的东西都会产生环境问题,即蝗虫和人都死了,然而,生化武器只有这种的类型吗?

不!实际上,由于蝗虫自身的问题,我们有一种好“毒气”——二氧化碳(CO2)这种气体似乎和毒气没有什么关系啊?不,二氧化碳中毒其实是时有发生的事,二氧化碳虽无毒,但一旦浓度过高,就会产生呼吸抑制作用,使生物缺氧,那么,如果我们摆放一排二氧化碳气瓶,用二氧化碳气幕笼罩住蝗虫,将其闷死,随后,待二氧化碳被风吹散,就和以前一样了。


为什么一直没有被重视

那么,这么好的生化武器为什么没人用呢?原因很简单——对人不好用,这个东西对人类来说太小儿科了,好对付,所以作战用不上,但太久不用可能就忘了,对蝗虫有用就行,蝗虫又没有供氧的发明。又无后顾之忧,又好用,如何用不得?

当然,不是说完全没问题,毕竟二氧化碳也不是完全无害,否则也不可能拿来治蝗虫,不过,举个例子——农药有毒就不用了吗?就算有毒,人类目前为止还不能完全放弃使用农药,甚至,当年入选教材的DDT也恢复使用了,总得有个办法罢。


实现性也还可以

二氧化碳来源广泛,成本低,实现性强。当然,这是最后一招,其实,生化中的生已经有了——生物天敌防治,什么鸡、鸭子之类的,化就是二氧化碳先大面积杀伤一波,剩下的漏网之鱼,喂了自家动物,齐全了。

二氧化碳从大气中制得,所以放二氧化碳只是又放回去而已,不会有温室效应之类的问题,比起真正蝗虫来了之后,应该有优势罢,不过,只有蝗虫全面入侵才值得如此,否则确实有弊大于利的可能。



总觉得我太自以为是了,不过,说说又有什么问题?没用也没害,万一有用就……当然,还是不来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