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向你的消费习惯投降

疫情袭来时,你以为只有你像秋后的蚂蚱一样上蹿下跳,一会儿担心美国的确诊人数,一会儿担心中国的GDP,别忘了,跟你一样煎熬的,还有你们的老妈们。

还我菜市场

疫情刚来时,所有的菜市场都关闭了。年轻人也坦然接受了,什么盒马、多点都用起来,再不济周末去超市大采购一顿总是行的吧。

等每次你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搬,把门口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然后刚像个凯旋归来的大将军往沙发上葛优躺时,突然听到一声尖叫“这抢钱呀!”

你吓一跳,原来老妈正对着几个黄瓜上7.99元/斤的价码生气呢,她义愤填膺地说,“年前早市才3块呢。”

你想起同事的一个段子,每次要去盒马大出血之前,都跟老妈说,“妈,我们公司发购物券了,盒马的有1000块呢,咱们一会儿大采购哈。”不得不说,太机智了!

等疫情渐渐好转,老妈每天的笑容像春天的花一样,从含苞欲放的花骨朵渐渐绽放地像灿烂的玉兰花。为啥?你听听老妈每次逛完菜市场的心情就知道了。

“今天的土豆降价了,上周3块,这周2块呢。”

“昨天张阿姨告诉我,旁边的早市菜很便宜,我今天去了,白萝卜你猜多少?才5毛呢!”

你的世界终于回归正常,感谢伟大的菜市场,拯救了老妈的笑容。


我又没出去捡垃圾,只收集自己家里的纸箱而已

在你每天忙着买买买,老妈在后面欢快地捡、捡、捡。纸盒、瓶子呀,阳台上、冰箱后边、洗衣机上、门后都是老妈的秘密“宝贝”。

攒了一两个月之后,欢快地捆到一起,搬到楼下卖了。回来有些得意地告诉你,今天纸盒涨价了,居然5毛钱一斤了。

“哦——那请问,你今天卖了多少钱呀?”

“5块呀”。

“哦,能买一瓶脉动。”


哭笑不得

你对藏着老妈的宝贝,永远只能虚掩着的门恨得牙痒痒,又敢怒不敢言。等疫情袭来时,你像终于逮住机会,“妈,现在都没人收垃圾了,咱不攒了哈。”

老妈像割肉一样同意了,消停了一个月,阳台终于回到养花养草的清静世界,那个门也终于可以开放自如。

有一天,老妈一回来眉飞色舞的,你还以为她以为中彩票了呢,原来是收垃圾的人来了,老妈的生活乐趣又回来了,阳台,你准备好了吗?

你还想阻难,老妈像个战士一样“我又没出去捡垃圾,只收集家里的纸箱而已!!”

我服了

划算才是硬道理

当然除了疫情期间老爸老妈的消费观让你哭笑不得外,日常中也到处是这样的片刻:

一次老爸过生日,打电话问,吃蛋糕了吗?

老爸说,“没有,你大姐要订,被我拦住了。订蛋糕干啥,一百多块,多浪费。这钱买鱼买肉,实打实的,多划算……”

瞬间觉得好有道理呀!

只能无语

新东西永远是宝贝

在给家里买第一台洗衣机时,回家发现大冬天的,老妈还是在手洗衣服,南方零度的冬天,两手冻得通红。

很生气地问,“不是有洗衣机,为什么不用呀?”

“哎,就这两件衣服,很快就洗完了!”

百般无奈之下,一天你故意装作一本正经地跟老妈说,“妈,我看网上说,洗衣机很久不用就会坏掉哦”……

终于,洗衣机开始发挥了它该有的价值。

后来家里再装空调,我们就继续上演这样的“骗局”,总算让他们放下那个破旧的电风扇了……


在你与老妈的消费观抗争过无数轮,偶尔以为自己占领一个小高地而洋洋得意,而某个大周末她又特温柔地问你,“今天有啥安排?”

那种亲昵让你警觉,“要干啥?”

“你要没事,陪我去**村市场,扛几颗大白菜回来吧,那边才4毛一斤,门口居然要一块!”

你心里那个小人像中箭一样瞬间倒地,好的,我服了,我投降,老妈,你的消费观比北京的房价还坚挺。


坚挺

有时也在琢磨为什么老妈的消费观会如此屹立不倒?我想首先他们的大半辈子都过着紧衣缩食,一分钱掰成两分花的日子,勤俭持家、浪费可耻这些已经深入她们的骨髓。虽然到了物质极大丰富的21世纪,从一个小山村来到一个大城市,她们仍然与这个城市没有什么关联。在偌大的城市里,她们只为自己的地球旋转——你们、还有你们的孩子,每天在几十平米的房子里转悠,菜市场就是她们行动的最长半径了。她们是这个城市的“笼中人”。


对于老妈坚挺的消费观,作为子女的我们能怎么做?

你不得不承认,这是可能她们到死也难以改变的习惯了。粗茶淡饭她们觉得挺好,你给她钱,让她买点好吃的,她偷偷地给你攒着,说帮你存着;你给她买贵一点的衣服,她还是那身旧棉袄,说旧衣服挺舒服,并三令五申再不要给她买衣服了……

她们已经到了该享受的晚年,为什么一定要按照你的方式来生活?为什么不能遂了她们的心愿?小时候我们的到来,把她们的世界搅得天翻地覆而他们毫无怨言,为什么到老了,我们不能有一份耐心,去接受她们的差异?何况她们只是默默的,并没有让你的生活发生多大改变,为什么我们还要像个任性的孩子一样,她们还必须听我们的呢?

下次老妈再给你炫耀早市上买回来的萝卜只有5毛时,别再像钢铁直男,“我买菜从来不问价”,你只需要像听到一个大新闻似的附和一句“啊,这么便宜呀,老妈你真厉害!”

某个周末早起一次,开车带老妈去你嫌弃为乱哄哄的早市。即使你只是在外边等,也会让老妈在早市碰到邻居打招呼时,眉毛上扬“我今天得多买点,我闺女开车送我来的”,在别人的羡慕眼神里,你会看到老妈眼里的光芒,这比带她去三亚对一次假更有用多了。

老妈,向你的消费习惯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