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光荣牌你挂上了么?

一日去某朋友家,发现他去年领取的光荣牌既没有挂在门上,也没有摆放在家里,而是放在一个抽屉里。若不是找东西时意外发现,

谁能把他和退役军人联系在一起?

于是我笑问,为何不把光荣牌悬挂起来?毕竟这样才光荣。

他说,不就是当了几年兵吗,挂个光荣牌让邻居看到了还以为在显摆呢,多不好意思。再说了,挂个光荣牌,似乎也没啥实质上的好处,既不发钱也不送物,挂不挂无所谓了。

按理说,很多人在这个工作实施之前就一直期盼和呼吁,工作实施之后应该是积极行动、全面落实的,可是为什么光荣牌送到家了一些战友却没有及时悬挂呢?

工作人员调查发现,大家不挂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部分人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并没有把光荣牌当作一种崇高的荣誉,而将其混同于一般性的证书与牌匾;

二是担心亮出光荣牌是一种不谦虚、太显摆的行为,有的担心亮出后会遭至外人嘲笑或反感;

三是功利性作怪,认为“发点钱多实惠啊,光发这么个牌子有啥用”,没有认清光荣牌的特殊价值是多少金钱也买不到的。

四是基层工作人员为图省事,让光荣对象自行领取,政策宣传也不到位,没有帮助悬挂,任其自由处置,影响了工作效果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第四个原因,其实退役军人事务部已经专门发文进行了纠正和明确,不能让服务对象自行领取,需要主动上门悬挂,这个问题其实已经解决了。

第一个原因,其实解决起来也不难。随着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和各项优抚制度的进一步落实,大家对光荣牌悬挂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和了解会更加深入,对其背后要说的话也会铭记牢记,自然也会增强主动悬挂、积极悬挂、应挂尽挂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说到底,军人为国家、人民和国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光荣牌是党和政府给予这个光荣群体的荣誉激励,既是尊重,也是褒扬,不难理解。

这里想说说第二、第三个原因。

把光荣牌悬挂起来是不是就是不谦虚,有邀功之嫌?2018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工作实施办法》以来,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将光荣牌送至千家万户。光荣牌承载着党和政府赋予军人家庭厚重的社会荣誉,起着温暖、凝聚军心民心的巨大作用;光荣牌也体现了全社会对军人家庭的尊崇和爱戴,这份至高无上的荣誉是不需要隐藏和自谦的,因为这份光荣是军人、军属用自己的青春、热血、汗水甚至生命换来的,是用自己的敬业奉献争取来的,每一份荣光都是掷地有声、实实在在的。

虽然谦虚是军人的一个本色,但是光荣牌也承载着尊重军人、树立导向等等教育引导作用,如果大家都把光荣牌放在柜子里,对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激励鼓励参军报国来说是没有积极作用的,也会让光荣牌的光荣打折的。所以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大大方方挂出来、亮出来,光荣军属不仅仅是一种称呼,更是一种荣誉,一种尊重。

对于第三个原因,突然想起了之前光荣牌“99元包邮”的闹剧。一些人把光荣牌等同于“VIP”卡,等同于“购物券”“入场券”,认为只要挂上了自然会有很多的好处出现。于是,当悬挂光荣牌工作没开始前积极呼吁期望,等到开展之后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就失望放弃。

挂不挂自然是个人事,没人能强制。但是我们也需要摒弃物质化、利益化的思想,不好!光荣是不能用金钱买来的,也不能用金钱去衡量它的价值。虽然,一块光荣牌悬挂起来的确不如一个红包、一份慰问品那样来得实在,但是如果一份尊重和光荣最后的落脚点以钱数、物品数作为评判标准,恐怕我们的初心和本色会受到污染。物质化、功利化的退役军人工作,是不可能有所发展也无法体现其价值的。

光荣牌之所以光荣,就因为它背后体现出来的军人及其家庭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精神,光荣在一代代军人军属为国家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信仰,光荣在这些言行背后蕴藏的精神宝藏和力量。这些是无法用物质化来衡量来取代的,如果真的取代了就不再光荣了,最终受害的还是咱现在及将来的退役军人。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也是部分退役军人对未来有美好生活的期待,是对解决自身问题的盼望,都可以理解。随着退役军人事业的发展,各项优待政策也陆续出台,在注重精神激励的同时物质奖励也在逐步提升,也相信未来光荣牌的含金量也会提升,这一点毋庸置疑。

所以我还是呼吁大家把光荣牌挂起来。把光荣牌挂起来,这份荣光不仅属于自己,更属于这个国家;把光荣牌挂起来,这份荣光不仅照亮自己,也能激励鼓励更多的人,让光荣延续;把光荣牌挂起来,这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资格,一份优待优先、尊重尊崇的资格。

退役军人的荣光,写在历史上,凝聚在光荣牌上,国家不会忘,人民不会忘,我们都不会忘!

亲爱的战友们,快点把光荣牌挂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