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两个极端世界

今天第七天。对于突然间冒出的每日更新一点新的思想,写一点感悟文章的想法,可能要终止了,再也没有新的想法、新的内容来继续,今天应该是最烂的一篇小文章发表了。

然而90后最后的倔强,强迫我不能放弃,即使不能做到每天一篇,我也要逼自己不断的输入输出,更好更快的成长后,早日回来。

阳明心学反思失败

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自己想要每天写一点的的文章的小小的事情都无法完成。因为自己读的书太少了,即使以前读过的书,当时很有感触,但也只是浅尝辄止,知道书里面的故事而已,并没有做到深刻的反思。以至于即使读了书,也没能总结出做这想要表达的深刻思想和写作的思路、规律。

为什么写身边的事情同样没有素材,没有内容了呢?因为自己每天发生的事情总是千篇一律的重复,即使有好几件事情可以描述,一天一件事情阐述,真正用文字来提炼,表达两三天就结束了。自己的生活太过单调,枯燥了,没能走出去,看到外面不同人的生活世界,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原来是同样重要的。

开始决定做这件事的时候,我有没有想过会失败呢?开始做这件事情的出发点是自我每日反省,想要更好的提升自我,想要通过读书,听课来做出总结,但是因为时间的限制,阅读的速度和效率非常慢,听广播听到的确实有很多精彩的部分,但是和短视频的功效是一样的,是碎片化的精彩,而且种类繁多,选择性困难,当时听着振奋,没有来龙去脉的逻辑性带动思考,导致自身吸收起来就非常困难。

刚开始的时候我的想法是写日记,流水账一般的,记录自己每天发生的事情,但是看看以前的日记,自己都不愿意去看,如果还是像以前一样,做的事情就没有意义。所以我注册了多个平台,想要获取更多的关注量,抛砖引玉,获得大家的共鸣,通过志同道合的人的评价,总结出新的思想,产出新的话题,进入良性循环的不断输入输出,相互成长,共同进步。我也料想到过程的艰辛,必须要有时间的沉淀,然而却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这不仅仅是凭靠毅力和体力就能够完成的事情。可能大部分人同样经历过这种痛苦吧,在这个只是碎片化的时代,认为自己通过途径学到了知识,但是真正总结起来,一个也没有。

当代的90后,用两种极端来划分的话,一种是任劳任怨,给工资就干活,领导压榨无怨无悔,领导的思想说啥就听,却也不当回事,混不下去就找下家,下班后,手机里的精彩世界让自己整个灵魂都得到了升华,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第二天继续沉重的去上班。第二种就是《堂吉诃德》似的自以为是,激情饱满甚至脸上放光的决定去做一件事情,想要改变世界,改变时代,有着不亚于堂吉诃德的勇气,做着做着,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了。然而就像把蜜蜂和苍蝇放到同一个瓶子里,瓶底释放一点光亮,蜜蜂会不断的向瓶底撞去,即使身疲力竭,至死也不放弃,而苍蝇从一开始就一个劲的四处乱撞,没有方向,没有目的,然而最终却逃之夭夭了。这就是第二种人,他们成功了,有时候竟然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就成功了。

俺也不知道自己写了啥,就先这样吧,希望能够尽快回来,再次和大家胡说八道,我要开始逼自己不断输入、扩充知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