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优演《我和我的祖国》上热搜:越厉害的人,越不把自己太当回事

人贵有自知之明,真正厉害的人,总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不高估自己。

真正了不起的人

总觉得自己没什么了不起

国庆档三部主旋律电影,持续引发网友热议。

其中,《我和我的祖国》片段之一《北京你好》中,葛优的演技赢得网友热赞,被推上热搜,3.4亿网友阅读,2.2万人参与讨论。

@传媒接班人:葛优演的真的一级棒,演技太自然了,而且自带喜感。

@星综屏影:《我和我的祖国》,葛优太厉害了,那自然有力的台词,那游刃有余的演技,让我们看到了角色发自心中的骄傲。

自从28年前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播出之后,剧中李冬宝的扮演者葛优便大红大紫起来,他不但手捧国内表演最高奖“金鸡奖”,而且荣登戛纳影帝宝座,成为知名度很高的喜剧明星。

但葛优“站在高处而不头晕”,为人十分谦和低调。对于很多名人为之苦恼的“没有私生活”的问题,他看得非常坦然:

“没必要走哪儿都把自己伪装得像特务。作为明星,你名也得着了,利也得着了,再想像普通人那样是不可能的。人家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来找你签名,你不能抹人家面子,你得尊重人家。”

有一年出席电影节开幕式,他同几位明星遭到一群观众的”袭击”,人们呼拥上来要求签名。

有的明星见状便忙绕道躲开,或者开溜跑了;可葛优却坦然留下来,并且干脆一屁股坐了下来,为影迷逐一签名,而这一签就是半个多钟头,他却毫无倦色。

葛优总是把自己定义为“演员”,甚至自嘲说:“我呢,给自己定一个标准,就是戏子,当有人说我是艺术家的时候,我也别晕了。这很重要。”

葛优的谦虚低调,进一步提升了他的人格魅力和人气指数。

这让我想起莫言曾在汕头大学一次毕业典礼上说的一句话:

“真正了不起的人总觉得自己没什么了不起,真正没什么了不起的人才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这番有点绕口的话揭示了一种现实真相:越是厉害的人,格局见识越大,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因而越是不把自己太当回事。

而越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能力一般的人,越是太把自己当回事,高估自己的能力、影响力以及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

做人不把自己太当回事,是一种清醒、一种智慧、一种成熟、一种修养。

别高估自己的能力

你并非无可替代

杰克·伦敦在《海狼》中说:“每一个人都把自己当作钻石,而在别人眼中看起来,不过是钻石的同素异体:碳。”

在现实中确实不乏这样的人,他们总是高估自己的实力,觉得自己无可替代,而结果往往被啪啪打脸。

美国著名指挥家、作曲家沃尔特·达姆罗施20多岁就当上了乐队指挥。

刚当上乐队指挥时,他自以为得志,有些洋洋得意,忘乎所以,认为自己才华横溢,没人可以取代自己指挥的位子。

有一天排练,达姆罗施把指挥棒忘在家里。正当他准备派人去取时,他的秘书突然说了一句:“没关系,向乐队其他人借一下就行了。

秘书的话把达姆罗施弄糊涂了。他愣了一下,随口向乐队成员问了一句:“你们谁能借我一根指挥棒?”

话音刚落,只见大提琴手、首席小提琴手和钢琴手分别从上衣内袋里掏出了一根指挥棒。

达姆罗施一下子清醒过来,原来自己并不是什么必不可少的人物,其实很多人一直都在暗暗努力,时刻准备取代自己。

从此以后,每当达姆罗施想偷懒、飘飘然的时候,他的眼前就会马上出现3根晃动的指挥棒,让他再也不敢停下努力的步伐。

有一句话说得很形象: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乍一听,这话很扎心,让人心灰意冷,自己就是这样可有可无吗?

其实仔细想想,虽然有点残酷,却是现实。这个世上没有谁是无可替代的,无论离开了谁,太阳还是正常升起。

你觉得在公司业绩很好、很厉害,离了你公司就运转不了,其实哪有这样的事,

一旦你离开了,很快就有人填充到你的位置,而且说不一定干得比你更好。

人贵有自知之明,真正厉害的人,总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不高估自己,所以他们才不会自我膨胀、得意忘形,因而才能走得更远。

把自己看得越重

你的心理落差越大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把自己看得过重,误以为自己是别人眼中的焦点,错估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分量。

而其实呢,大家都有自己的事、自己的世界、自己的圈子,都忙着为事业打拼、为生活奔波,无暇去关注其他人的点点滴滴。

一位网友分享了他一位同事的故事:

小刘是一家公司的年轻职员,平时都是留着小胡子的,有一天,他忽然想把小胡子剃掉。

他想,我把胡子剃掉后,人们肯定会感到惊讶,并且会夸赞我比以前清爽多了。

于是他将胡子剃掉了。第二天,他在公司里不断遇到同事,他满以为别人会关注到他外貌上的变化,可是大家匆匆跟他打过招呼后,都急急忙忙地去做事了。

一直等到快下班的时候,还是没有一个同事对他的改变作出任何评价。

最后,小刘终于忍不住了,主动对一个同事说:“你觉得我今天跟以前有什么不同吗?”

同事愣了下,将他上下打量了一番:“没看出什么不同啊。”

另外两个同事回过头来,看了他一会,终于有一个人看出来了:“哦,好像你以前留着胡子,今天胡子没了,对不对?”

通过这件事,这位年轻的职员明白了一个道理:千万不要高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

听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

英国《每日邮报》一项科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研究表明,人们经常会硬性感觉有人盯着自己,其实压根没有。

真正厉害的人,总是内心平和、笃定,他们有自己的行为准则,懂得按自己的节奏生活,不会总想着引起别人的注意,也不会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

把自己看得过重,过于高估自己,往往带来的是心理的失落,纯属自讨没趣。

不把自己太当回事

别人才把你真当回事

卢昂是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著名舞台导演,10多年前当他还是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戏剧导演时,国家京剧院曾邀请他去执导一出戏。

由于戏中有“大腕”于魁智在,卢昂刚开始很怕不好工作。

没想到的是,于魁智却没有半点大牌的架子,每次排练,都早早地来到排练场酝酿情绪,一上排练场,总是一丝不苟地按照卢昂的要求去表演。

两人的合作非常愉快,后来,这出戏在全国戏剧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卢昂和于魁智在北京的颁奖仪式上重逢了,卢昂由衷地说:

“于老师,我从心底里敬佩你。作为著名表演艺术家,在一个无名青年导演面前,能表现得如此谦虚,跟你合作真是一种享受,对我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于魁智听罢哈哈大笑起来,说:“大牌是干出来的,不是耍出来的。如果我在你面前耍大牌,把你气走了,咱还有今天的庆功吗?

我也失去了一次学习、提高自己的机会。其实,我在你身上学到的东西更多啊。”

与卢昂相比,作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年龄比他大、名气比他响,但他没把自己太当回事,主动放低姿态配合导演的排练;与卢昂的一番对话,更是彰显了他的谦虚低调,赢得了对方由衷的敬重。

涂磊曾说:“做人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把别人不当回事。”

真正厉害的人,越是有了很高的职位、很多的成果、很大的名气,越是没架子,越显得谦卑。因为他们知道,不摆架子、不耍大牌并不会失去什么。

这样平易近人的人,更会让他人真正从心底里把他当回事。

越是能力弱者

越容易高估自己

心理学上有一种邓宁-克鲁格心理效应,简称“达克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 ,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错误地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加优秀。

简单地说就是:庸人容易因欠缺自知之明而自我膨胀。

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家克鲁格和邓宁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专业喜剧演员和大学本科生给30个笑话的有趣程度打分,然后比较。

结果发现,判断自己的幽默感上,大部分人是自视甚高的。而且最不能辨别有趣的那群人,最容易觉得自己高出平均水平。

于是,心理学家们得出一个结论,没有能力的人,更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

诗人鲁藜有一句名言:“还是把自己当成泥土吧,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不把自己太当回事的人,因为不高估自己的能力、不高估自己的影响力、不高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所以心态容易平和,人生更加从容。

而把自己太当回事的人,因为高估自己、对他人给予过高的期望,往往会在期望落空之后感到失落、痛苦。

人生百年,过客匆匆。在历史长河中,一个人甚至还比不上一粒砂石的分量。愿我们尽量把自己看小、努力把事业做大,过得洒脱从容,活得无愧无憾。

— 谢谢观看 —

作者简介:武小五,富小书的人,富书签约作者,身处滨海小城,心观大千世界;干着严肃的工作,写点轻松的文字。本文首发富小书(ID:fxsfrc),你身边最好的闺蜜,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