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够帅,但骨子里透着男人味儿。一脸严肃,却总能让人捧腹大笑。
他能一本正经的演绎一个非常不着调的人,嘴里说着不着四六的话,但态度十分诚恳。
他演过仗义的江湖大哥,也演过很多普通小人物,可能是一名充满人情味的普通编辑,也可能是街头痞子小混混。
无论是演哪一种角色,他的表演都不浮夸,哪怕是把观众笑到肚子疼,在镜头里,他仍然能一本正经的调侃。
作为一名演员,他可以在不同类型的角色间转换得游刃有余,用幽默,朴实的表演演绎出对生活的感悟。他被观众亲切的叫做葛大爷,他就是葛优,国人心目中真正的喜剧大腕。
1988年,由王朔小说改编的影片《顽主》给葛优带来了机遇。影片讲述了三个无业青年开办“三T”公司帮人实现梦想的荒诞故事。
葛优演戏靠的不是脸,所以也就从来没有过偶像包袱。在影片《顽主》中,他饰演杨重,一个胆小,慢半拍,蔫儿淘但不出格的青年。一个没有多少痞气,却藏着一点顽皮的非典型“顽主”。
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里,葛优客串了一个假冒发明家的二混子。
这个二混子厚颜无耻,却总是振振有词,瞎话张嘴就来, 还没皮没脸。坐姿瘫软的像没骨头。
直至今日,葛优“生无可恋”的无赖形象仍然走红网络。
1997年,导演冯小刚携一众明星出现在一部名为《甲方乙方》的影片里。影片讲述了北京几个热血青年成立了一个叫做“好梦一日游”的圆梦公司,承诺帮人们过上梦想成真的一天。在助人圆梦的过程中,这些助人的人也重新醒悟了人生。
影片不厌其烦的在虚拟情境中描绘的这些普通人最朴素的梦想,让他们在假定的如愿以偿中重获人性的尊严。
大男子主义的张福贵想尝试一下受气的滋味。
冯氏喜剧碎片化的叙事结构与滔滔不绝的语言风格相得益彰,正如影片中姚远所说的那样:“就当是成全了别人,陶冶了自己。”
在艺术创作中葛优与冯小刚算是一对珠联璧合,相互成全的好搭档。葛优顶着标志性的光头,拿着一口京腔帮普通人实现着或大或小或温情或荒诞的梦想,充满着人情味,却不夹杂同臭剂,触动着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由此葛优迎来了自己喜剧表演的全盛时代。
在1998年的贺岁电影《不见不散》中,葛优饰演了一个在美国混了十多年的老江湖刘元,与刚到美国被人临时看管房子的北京姑娘李清,在异国他乡邂逅。
两人每次的见面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而不得不分手,但又彼此难以忘怀。
他一如既往的满嘴歪理,一如既往的不动声色,且痞气十足。
如果说《甲方乙方》是冯氏喜剧,擅长的小品是串联叙事,那么《不见不散》,则将喜剧因素加入到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中。
刘元用他的生活智慧,让李清对他爱恨交加,又无可奈何。他是可爱的,善良的,他直面人世的大无奈,直视人性所无法根除的弱点。
葛优喜剧的角色,正是我们熟悉的身旁某人,是男人身边知心不换命,能托孤不宜托妻的朋友,是女人心中刚刚错过还来不及悔恨,在遇见时却会让人先破涕而笑的恋人,也是我们向往的一种状态:帅性而慷慨,自信且从容。
他总是用最质朴的方法来解释困扰别人的问题,他的成功之处在于那种不露痕迹的幽默,幽默中有包含的智慧,让你相信你也拥有智慧的能力。
通过一部部作品,葛优扮演的角色,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葛优也从北京小爷成为了“葛大爷”。
2004年年底,电影《天下无贼》上映,这是冯小刚执导的首部具有好莱坞类型片特点的作品。他在片中力图改变过度依赖语言的喜剧模式,转而实践商业类型片的美学特征,并开始引入动作电影的表现元素。
一对扒窃搭档,在火车上偶遇了回家过年的农民工,傻根。傻根随身带着打工挣的钱引来了以黎叔为首的盗窃团伙的注意,两边展开明争暗斗。
葛优出演的贼王黎叔阴毒决断令人不寒而栗。至今,人们对黎叔的形象依旧记忆犹新,片中的经典话语也仍常被人引用:“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葛优再宜次用他的演技将这个矛盾的设定毫不违和的统一在一个人物身上,饰演了一个少见的搞笑坏人形象。
2006年上映的电影《让子弹飞》中,葛优又贡献了一个经典的大屏幕形象,一个聪明,狡猾,很会装疯卖傻的县长马邦德。
县长马邦德在赶赴上任的路上遭遇土匪抢劫,为了保命,他心生一计,假扮成汤师爷,让土匪张麻子入城和恶霸黄四郎相争,自己好渔翁得利。
在碉楼中的一场鸿门宴,葛优充分的将汤师爷左右摇摆控制局面,表面装疯卖傻,内心清纯至极的复杂层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汤师爷和土匪张麻子的屡次对侃,多次交锋,每每体现出他以退为进,保证自己安全又谋求最大利益的老油条形象。
面对姜文的霸气,葛优演绎出了老男人流氓而又机智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
作为表演者,将葛优放置于整个中国电影史,他似乎都是一个异数。
他不慷慨激昂,而是幻化为一架情感的发动机;他也从不低眉顺眼,而是将大而不当的淡泊明志写在脸上。他好像特别走神儿,却常常能让人物的灵魂乖乖地附了体,他的表演不求一城一池,却浑然天成的走向人性的种种偶然与必然。他的表演是喜剧的,也是正剧的;他的表演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