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暴力,伤人于无形,是婚姻的致命伤


“所谓’家庭冷暴力’,是指夫妻双方产生矛盾时,态度冷漠、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务工作等非正式暴力行为。家庭冷暴力实际上是一种精神虐待。夫妻双方都是冷暴力后的受害者,两败俱伤。往往还会不经意地让家庭冷暴力漫延至家中的小孩,对下一代的伤害更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伤害之大是无法预计的。”

如果说家暴摧残的是身体,那么家庭冷暴力推毁的则是精神,它足以让受者崩溃、疯狂。

前不天,朋友冰儿告诉我,她离婚了。和其他人离婚后的哀伤、忧戚不同,冰儿给我的感觉是如释重负。

果然,冰儿说,她解脱了,她终于不必在那冷冰冰的婚姻里扮演温柔贤淑、幸福满满的样子了。

在外人眼里,冰儿和丈夫是一对神仙眷侣,从不吵架,脸都没有红过,羡煞旁人。

冰儿说,所有的恩爱都是做给旁人看的。在家里,她和丈夫从来无话可说,就如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

他俩最初挺恩爱的。自冰儿怀了孩子,他们就不再睡在一起。女儿出生后,冰儿一边上班,一边带娃,很是辛苦。丈夫置身世外,如甩手掌柜一般的样子,让冰儿心生怨言,有时埋怨几句。丈夫初时听了还勤快勤快,后来就充耳不闻,最后干脆搬到书房独居,看书玩游戏,不亦乐乎。此后十几年,他俩再无亲密关系,连言语交流都很少,除了女儿学习上的事,相互通通气。

冰儿曾经试着去融化两人之间莫名产生的寒冰,对丈夫软语相向,甚至主动投怀送抱,但丈夫无动于衷,视若未见;冰儿也曾经大发脾气,拳脚相向,质问原因,可是丈夫任她发泄,不置一词。冰儿的铁拳打在了棉花上,她渐渐地心冷了。


冰儿也曾经去调查过丈夫的行踪,并没有发现出轨的迹象。两人就这样干耗着。冰儿开始失眠,大把脱发,变得暴躁、神经质,她觉得自己的情绪就像一堆干柴,一丁点火星就可以点燃,把自己烧成灰烬。

觉醒来自女儿的一句话。女儿离开家去上大学前,对她说:妈妈,你不快乐,为什么不离婚呢?

冰儿幡然醒悟,丈夫对她,不过是不爱了。他的爱,早就死在了婚姻的琐碎中,而她却守着它冰冷的残骸自怜自艾,浪费大把光阴。所幸,女儿没有被他俩冰冷的关系殃及。

冰儿提出离婚,丈夫却做出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认为她疯了,好好地离什么婚。

家庭冷暴力是婚姻的致命伤,它伤人于无形,却如钝刀子割肉,那疼痛一直如影随行,让人痛不欲生,让人的精神受伤、扭曲,甚至崩溃。

电影《无问西东》中,刘淑芬就是家庭冷暴力的受害者。

刘淑芬工作后,把大部分的工资用来供男友读书。那段时间两人你侬我侬,日子如同拌了蜜糖。然而男友毕业后,突然就不爱她了,提出分手。刘淑芬坚决不依,男友迫于压力,还是与她结了婚,心不甘情不愿。

刘淑芬执着于自己的爱情,哪怕对方已不再爱她,也不妨碍她爱他。她一厢情愿地以为,她是火,可以融掉他心上的冰。

可是,男人一旦不爱了,是狠绝而冷酷的。

在一个屋檐下,他不与她讲话,所有生活用品分得很清——她的,他的,绝不能混。他们睡的床是上下铺,不是夫妻,倒像室友。他连一个眼神都不肯给她,更不必说给她爱与爱抚了。她吵,她闹,都没用,男人恨她,视她若空气。

刘淑芬守了一辈子活寡,她的愤怒终于因为一封信找到了出口。她认为王敏佳是破坏她婚姻的第三者,她用一个怨妇所能想到的凶狠和阴毒来对付一个无辜的花季女孩,毁了她的一生,最后自己跳井自杀。


那个男人是悲剧的始作俑者。他始乱终弃,无奈娶了刘淑芬,因为不爱,因为怨恨,所以冷漠待她,不肯给一丁点的爱和温暖;刘淑芬爱他,她在无爱的婚姻中挣扎,哪怕他没有尽一点丈夫的义务。他的冷暴力让她的善良和耐心泯灭,成为另一个施暴者,对一个无辜的人痛下杀手,可怜又可恨。

在现实生活中,家庭冷暴力并不鲜见。以男人施暴居多,女人也有施暴的。

好友勤,与丈夫自由恋爱结婚。最初的日子平静而美好。勤和丈夫都是公司的职员,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除却日常开销,略有节余,勤挺满足的。

这种平和被一场同学聚会打破。勤看到念书时不如自己的女生,因为丈夫嫁得好,过上了财务自由的生活,心里很不是滋味。

回家后,她怎么看丈夫都不顺眼。丈夫给她嘘寒问暖,她认为他格局小;丈夫待同事温和有礼,她认为他太卑微......从前的优点全部成了勤生厌的缺点,她认为丈夫挣不了大钱,是个性使然。

她渐渐地对丈夫失去了热度,丈夫的一举一动都让她难以忍受,她对他冷嘲热讽,她不准他碰她。最终,丈夫忍无可忍提出离婚,多年的婚姻就此划上句号。

家庭冷暴力的危害不亚于家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夫妻之间的漠不关心,恶言相向,或者逃避夫妻义务,都是婚姻的致命伤。

婚姻是需要两个人共同维护的契约,既然执手,就好好经营,用爱和热情去维系家庭的稳固,漠视是婚姻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