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翻译”冀朝铸去世 曾亲历中美建交重要时刻

【综合讯】中国知名外交家、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冀朝铸于北京时间4月29日下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放弃哈佛大学学业回国任总理翻译

综合上海澎湃新闻、观察者网3日报道,冀朝铸1929年7月生于山西省汾阳县,早年留学美国。新中国成立后,冀朝铸追随父兄足迹,毅然放弃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学业,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于1951年5月在清华大学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参加人民志愿军,在开城谈判中表现出色,获得中朝两国的表彰。

抗美援朝胜利结束后,冀朝铸回到北京,被分配在外交部工作。他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57年开始,冀朝铸开始担任周恩来总理的英文翻译,在此岗位上一干就是17年。

在谈起当外交官的体会时,冀朝铸说:“关键的关键,是要忠于自己的国家。”他的一切驻外经历,都无一例外地证明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中国知名外交家冀朝铸。(北京新京报视频截图)

见证中美秘密接触 工作高度保密

1971年7月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1972年2月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等一系列重大事项,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翻译工作,都是由精通英语、又熟悉中美关系的冀朝铸担任的。

中国和美国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年1月28日至2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应邀首次访美,翻译仍由冀朝铸担任。邓小平任用冀朝铸这个哈佛大学高材生当翻译,引起了美国媒体的关注。美国《纽约时报》以《不可或缺的冀先生》(TheIndisputable Mr.Chi)为题发表社论,感叹“美国缺少这样的人才”。

2012年,冀朝铸的著作《从红墙翻译到外交官——冀朝铸口述回忆录》出版,其中单列一章《见证中美关系》,就写到了他见证的中美秘密接触:当时的外交部副部长罗贵波就把我召到他的办公室,告诉我说中国和美国可能要开始大使级会谈了,而且已经开始在高层秘密接触。我和其他几个人已被指派参加这项工作。从那时起,我的工作性质就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以前,我的所有工作都是技术性的,虽然也有很强的政策性,但那是保证我的技术工作的,也就是不出差错地为国家领导人口译。政策性方面的工作对我来说比较难,因为我可能今天为总理和非洲国家首脑做口译,明天为总理和欧洲国家大使做口译,第三天又为总理出访亚洲国家做口译。而现在,罗贵波副部长告诉我,我还是周总理的主要口译人员,但工作重点改为中美关系。我口译中的政策性更强了,工作任务也更重了,我可能突然被召去日夜工作,但不许告诉任何人,包括我的妻子。

任职联合国“最好的防守是进攻”

1991年1月29日,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宣布任命冀朝铸为联合国副秘书长。在《从红墙翻译到外交官——冀朝铸口述回忆录》中也单独列出一章《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日子》,记录了冀朝铸在联合国工作期间经历的往事。

他在回忆录中提出“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他写道:当时中国在联合国分管联合国技术合作促进发展部,这个部门的职责就是帮助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合作方面的支持。但当时这个部门遇到了一些麻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计划将它吞并。

时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的比尔·德瑞伯先生是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朋友,也是一个坚定的共和党右派,当时他曾找到冀朝铸表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联合国技术合作促进发展部合并,由冀朝铸担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副署长,这项提议被冀朝铸一口回绝了。他在回忆录中称:“我对形势作了一个综合考虑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发达国家把技术合作促进发展部当做眼中钉肉中刺,下决心或者把我们全部取消,或者把我们尽量边缘化。……假如我们继续这样边打边退,我们这个部或者被瓜分,或者消失在什么大的基金机构或大的研究组织中去。而唯一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真正的、无条件援助的方法,不是继续试图保住我们这个不断被削弱、被缩小的部,而是从防守转向进攻,因为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