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部分厂商不愿意做图形化 BIOS?

一句话回答就是现在几乎所有PC品牌厂商和主板厂商都既有图形化BIOS,也有界面呆板的文字BIOS。同样图形化BIOS,既有自研的,也有从BIOS提供商那里购买的。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市场区隔和成本的原因

。譬如题主所说的华硕主板BIOS:

红框暴露了这个中文炫酷BIOS的来源。当然华硕也有自研图形BIOS,和这个不一样(我觉得更好看一些)。那是不是只有华硕这样呢?技嘉也一样:

这两个例子,图形BIOS都是从AMI购买的,同时也会购买一定的服务,甚至有的案子直接外包给AMI。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既然有自研,为啥要购买?既然图形BIOS有了,为啥还要出文字BIOS?这要从BIOS的业态来说起。

业内玩家

BIOS产业有几种角色:芯片提供商,如Intel、AMD等;硬件提供商,如华硕和MSI等;BIOS提供商(IBV),如AMI、Insyde等;OEM和品牌厂商,如联想、HP等等。

品牌厂商和主板厂商可以自研BIOS,也可以从IBV那里购买BIOS和服务。IBV会按照所选项目复杂程度和Feature数目收取费用,也就是说服务器等复杂项目贵,

界面花哨的项目贵。收钱方式既有按照出货量抽成也有按照项目收费。

原本大多数品牌厂商和主板厂商都极度依赖IBV来提供BIOS,但近年来,由于UEFI的推广和开源,BIOS门槛逐渐降低,主板厂商也需要寻找自己产品的亮点,不少厂商加大研发力度做出了不少自己独到的界面花哨的BIOS,收到广泛好评。

那为什么品牌厂商有了这个技术能力为啥不全部自己搞呢?因为忙不过来也没有必要,产品线众多,每个都搞也忙不过来,买IBV有时候更加方便有效。术业有专攻,IBV对BIOS理解更深,enable和改Bug也更快一些。

多年下来,就变成了面向DIY的高端主板,用花哨的自研BIOS或者IBV的图形BIOS(更贵),因为DIY要求可玩性多,DIYer更喜欢瞎折腾,弄得启动不了也知道怎么恢复。而中低端主板用IBV的字符BIOS,因为便宜。而面向办公的笔记本和台式机,小白用户居多,给的选择多了怕调整坏了客服电话被打爆,故意弄个很难看的BIOS,就算进去,能调整的也很少,意思就是没事别来了。

结论

所有厂家都可以做出图形BIOS。自研图形BIOS的一般给高端的主板,可玩性好,厂家花了大力气调试,利润也相对高些。中档的可以用IBV的图形BIOS,自己小改一下,甚至直接外包。低端的一般直接文字BIOS,在一些笔记本中,甚至故意搞得很难用,很难看,增加门槛,不让随便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