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Phone4到iPnoeX,原来苹果的套路是这样的……

无论

任何产品,刚发布就对它即时评价是不太合适的,其实更希望在几年以后再回过头来审视和评价它,这样的评价会更加全面和整体

比如现在回过头再去看iPhone4,就会发现iPhone4不仅代表着这一代产品本身,在整个智能手机的发展史上都起到了先驱作用。评价iPhone X也是同理,这一款产品的技术革新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另一个手机时代的来临。

要全面的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苹果手机整个产品线来看,先简单看一下苹果的几次革新和改变。

初代iPhone改变产业格局

2007年苹果发布了第一代iPhone,并在半年后发售。但那个时候的苹果手机,用的人其实并不多,就像后来的webOS一样。

在2008年的时候,苹果的iPhone 3Gs还没有上市,那时的手机市场是怎样呢?这是一本2008年9月份的杂志截图:

(图片来自杂志截图,图中的iPhone是iPhone 3G)

从上图可以看出,2008年的高端机市场的情况是:当时除了iPhone 3G其它的高端机都是有键盘的这个时候,这些品牌甚至没有把iPhone当成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看待,更别说看做什么威胁。或许从这个时候,就已经为后来的诺基亚跌落神坛埋下了伏笔。

2年后的2010年,杂志上的手机行业的动态是:

(图片来自杂志截图,上图里的iPhone是iPhone 3Gs)

到了2010年,可以看到几乎所有手机品牌的屏幕都变大了。鉴于iPhone 3Gs是2009年发布的,所以上图中的iPhone应该是iPhone 3Gs。

从这一页杂志可以了解到:

(1)除了iPhone,其余的手机都能插TF卡扩容。

(2)有不少厂家意识到,iPhone正在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已经在奋起直追。

其实你现在回去看iPhone 3Gs的屏幕(320*480),颗粒感是很强的。用户对电子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使用过程中有过好的体验就不会再接受差的,从这个时期开始,苹果已经在潜移默化地深入用户群体了。

iPhone 4迎来苹果的初步爆发

2010年6月iPhone4发布 :

当时的广告词的主题好像就是“改变”,苹果做到了这一点:

(1) 视网膜屏(Retina);

(2)精致设计:双面玻璃+不锈钢边框(专注用塑料的公司下巴都掉地上了,这种设计居然可以批量生产);

(3)还有一些诸如功耗更低,待机时间更长的升级,无需多说。

或许是因为它优秀的体验和设计美感,从iPhone 4开始,苹果似乎一夜之间就成为了街机。对产业所产生的一个“进步”的影响就是:做手机的竟然需要懂CNC加工了

之后发布的升级版4S,配备了更高的800W像素的相机,又迎来了一个用iPhone拍照的热潮(当然这跟诸如INS这样的App大爆发也有着很大关系)。另外还出现了Siri这个“有脑子”的语音助理,人们惊奇的发现,她甚至知道明天要不要带伞~~~

后面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一直到今年iPhone X发布之前,不要说苹果,似乎所有的手机相关的科技发展,都已经陷入了停滞(同质化),公众也产生了审美疲劳。iPhone这几年从6/6S/7一直到8整整四代,整体让人感觉差别不大,直到iPhone X的发布。

苹果用iPhone X,革掉了自己的命

iPhone X的广告词是:hello,未来

(图片截自苹果主页)

全面屏这个大家都能看到的变化不必多说,AR Kit、双摄、结构光、无线充电、防水这些并不独特的功能我们也不做过多评价。

就像宝马双肾前脸一样,各行各业的品牌其实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设计DNA。

对于苹果来说,属于它自己独特的设计DNA就是:从初代iPhone开始就一直伴随的一键回主界面的Home键,而且从5s开始,加了touch ID功能在Home键上。

这一次,Touch ID这个为人称道的设计DNA被苹果自己革掉了(iPhone X抛弃了Touch ID,在很多求稳的公司看来这是无法想象的)。

(图片来自Gizmodo)

取而代之的是:Face ID,这个据传最早来自Kinect的技术。

(图片截自Gizmodo)

这里要补一句:虽然iPhone X算是苹果革了自己的命,但这更像是苹果的某种自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今年苹果还跟往常一样只常规升级推出8和8+,那么市场反应会如何?

继续说回iPhone X所使用的Face ID,如下是一张引用很广泛的图片:

可以看出,跟很多技术只有一种零件不同,这个技术对于硬件制造商来说,难点在于整合,因为除了这一堆零件搭积木,这个还需要配合A11的仿生芯片技术。

(图片来自苹果官网)

因为人的脸每天都在变化,手机需要不停地学习才能保证人脸识别的良好体验。

三万点投射在人脸的效果,科技网站The Verge就用高速红外摄像机抓到了(如下图),这个技术跟touch ID是两个方向,而在手机上使用这样的技术,iPhone X算独此一家。

(图片来自The Verge)

上边说了,iPhone X这次的Face ID技术难点在于整合,尤其像苹果公司这种为了一个特别的技术,甚至会把别人公司整个收购的,别人想要学习拷贝过来会更难。因此可以预见:在之后的手机供应链这块,很多公司会跟进人脸识别(有不少新手机已经在跟进了),但是真正用上跟苹果一样或者类似的技术,可能还要稍微慢一点。

相对应的,由于没有Home键,也没有touch ID了,

所有的交互基本都需要重新来过,所以,Ive说iPhone X打磨了五到六年,我是相信的:

(两张截图自苹果官网)

这是我们能看见的部分,在看不见的手机内部,iPhone X用上了最前沿的主板制造技术(据称目前独此一家),简单说就是:将主板折叠而得到了更大的电池空间。虽然最后电池容量只有2700mAh,但已经是iPhone产品线容量最大的电池。

(图片截自ifixit之iPhone X拆机图)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阿甘正传》里关于阿甘的那段奔跑。苹果一开始不是做手机的,后来开始做手机,然后带领大家一起跑,跑着跑着,它突然不想在相同的跑道继续跑了……苹果公司发布iPhone X,就和跑了三年的阿甘突然停下不跑了一样,他终于明白了接下来要做什么,很明显苹果明确了接下来的变革方向。

或许再过几年,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iPhone X必定会像初代iPhone以及iPhone4一样,占据一个“划时代”的定位。

不过话说回来,iPhone X的价格确确实实是贵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