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也;宁受人之欺,勿逆人之诈,此警惕于察也。二语并存,精明而浑厚矣。

译文:

“不可存有害人的念头,也不可没有防人的心思,这是用来告诫那些思虑不周的人;宁可被别人蒙蔽,也不要毫无根据地去揣测怀疑别人,这是用来警惕那些过分小心提防的人;能够做到这两点,便能够思虑精明且心地浑厚了。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在利益面前,很多人都可能把自己的良心和灵魂出卖。人生在世,所要面对的人与事千奇百怪、错综复杂,不可存有害人的念头,也不可没有防人的心思。无怪乎古人告诫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其实是辩证的。同样,对人世间那些因看人看问题看得太细致、太本质而受到伤害的精明者,这里有另一句警醒之言:宁可被别人蒙蔽,也不要事先毫无根据地去揣度怀疑别人,以免自欺自误。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二者相成,才能使人精明、思虑周到、世事调和。

牛弘,隋朝大臣。字里仁,他不但学术精湛,位高权重,而且性格温和,宽厚恭俭。牛弘还没有为官时家境非常清贫。牛弘有个弟弟叫做牛弼,他就没有哥哥那么谨言慎行了,一次牛弼喝了酒,竟把耕作的牛用箭射死了。要知道那时候牛是各家各户种田的主要劳动力。牛弘回家时,他的妻子就迎上去跟他说:“小叔子把牛射杀死了!” 牛弘听了不以为然,轻描淡写地说:“那就把肉制成牛肉干好了。” 待牛弘坐定后,妻子又提此事说:“你的弟弟把牛射给杀死了!” 这次显得非常着急,认为是件非常严重的大事,不料牛弘随口又说:“已经知道了。”他若无其事,拿起一本书读了起来,妻子无奈了只好不再说什么。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明代著名作家冯梦龙评点此事说:“冷然一句话扫却了妇道人家将来多少唇舌。”想要摆脱琐事带来的烦恼,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宽心胸,如牛弘一样,不问闺中琐碎之事。牛弘宁可自己吃亏,也不猜测弟弟的用心,最终打动了弟弟,也打动了妻子,使得牛家上下一直保持一团和气,再也听不到什么闲言碎语。

为人处世若能做到这点 ,就能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减少自我的烦恼,如此世间的是非就会减少许多。因此,那些因为心智过分敏锐、想象力过分丰富和因嘴巴太快,而深陷是非的沼泽且已不堪其苦者,不妨学会尊重事实而不是妄加猜测,直到学会讲“我什么也不知道”。这样,心绪或许就会变得愉快,人生的脚步也会迈得更轻松些。毕竟,天塌不下来,不要学类似于忧天的杞人那样的“精明”与敏感。

只要世间还有伦理规范和法律秩序,人与

非是白蘋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

人之间的矛盾还需这两者的调节梳理,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功利关系与情感好恶就不可能完全公开透明地摆到桌面上。那些见不得人的阴谋诡计就更是这样,它们要出现,必须以两种条件为前提:一则需伪装埋伏。二则需要用一些诱饵、诱惑一些意志薄弱、头脑简单者,使人不知不觉地落入圈套。正因为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什么事都是可能随时发生的,所以,生活在这个复杂社会中的人们,对此就应该自省自修,不能不提高警惕。

淳朴厚道者如能切实履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教诲,就具有了精明的心智,此为其一;精灵明察者如能学会“宁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诈”的处世策略,就具有了厚道的表现,此其为二。一个人为人处世,能将这两方面统一起来,那他就是既机灵聪明,又淳朴厚道的十全十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