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与《平凡的世界》(人物篇2)—精神愉悦但物质匮乏的革命家

文 | 时间侣行

孙玉亭是一个惜惶的革命家,是《平凡的世界》所刻画的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具有极其强烈的理想主义情怀。他的存在是路遥先生对于那个年代的社会现状的一种讽刺,也是他对于生活现状的一种叹息。

孙玉亭的的精神世界很丰富,他有着高涨的革命热情和鲜明的阶级立场,他始终活在自己的愉悦的精神世界里边,以至于当集体主义消失变成“承包制”时,他久久无法走出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他是那个年代一众对“左倾”思想最忠实的拥护者的一个鲜明写照。精神世界无比富有但物质世界却极度匮乏。

孙玉亭生活在那样的年代里,他对党的事业满怀耿耿忠心,他对于左倾思想的忠贞守护使得他始终如一且内心无比愉悦地执行着左倾思想的各项指令。他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一直在认真贯彻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各项工作要求,同时也不能容忍一丝半点带有资产阶级立场的人或者事物的出现,“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应该就是这一阶级立场的直观体现。

他这样的饱满精神世界是可敬的,同时也是可悲的。他的高涨的革命热情使得他根本无法分辨是非善恶,也使得他不知不觉中成为政治运动的棋子,他始终高喊着口号,跑在革命运动的最前线。在满足了精神世界的同时,他的革命精神也是可悲的,从小说中不难看出他的目光短浅且自私贪婪的人物性格。同时也正是他的种种性格造成了他的人生的悲剧,时代的左倾思想则演变整个社会的悲剧,所以对于这位惜惶的革命家而言,他的精神世界是可悲的。

另一方面而言,孙玉亭始终以“骆驼祥子”般的精神去过活着物质世界极度匮乏的生活,这也从中反映出整个时代的悲哀情感。物质上,他缺吃少穿,家里的光景一团糟,但他一直乐此不疲地奔走在革命的最前沿。也许精神世界的愉悦可以完全掩盖他的物质生活的悲剧,他也由此自我陶醉地沉浸其中。

在那个年代里,生活着无数个孙玉亭,在拮据的生活中谋求着精神世界的充足感,可能他们所热爱的革命事业也正是他们聊以自慰的精神食粮。在失去了精神上的后盾和支柱后,他们聊以为生的食粮也就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内心的空虚和对未来生活的绝望。

所以,《平凡的世界》里,孙玉亭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批批只追求精神世界的革命家形象,他们目光短浅、虚荣懒惰,丧失了基本的判断价值的能力,只能一味追求精神世界的充裕而失去了为人者最根本的物质食粮。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致《平凡的世界》·精神愉悦但物质匮乏的孙玉亭

文 | 时间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