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白河縣卡子鎮陳莊村一組的王青雲,眼下心裡裝著三件大事:在立夏前後,要完成香椿園的平茬和修剪;外出考察學習,儘快組建專業的銷售團隊;報備相關資料,為香椿醬等產品的生產加工做好前期各項申報工作。
就在幾年前,王青雲還是一個農家主婦,和村裡絕大多數婦女一樣,在家照顧孩子和老人。但是現在,她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一份事業。
一切改變都始於2017年。“想找一點兒事幹”的她,思來想去,最終還是選擇了自己熟悉的農業領域。在家人和鎮村幹部的幫襯下,流轉了村上的300多畝土地,決定種植紅油香椿。
“流轉林地每畝100元,流轉耕地每畝200元,香椿樹苗是縣上林業部門免費提供的。”2017年秋季,王青雲在離自家不遠處的柯家梁,將流轉的土地全部栽種了香椿樹苗。
第二年春天,看著田裡的香椿樹苗冒出嫩芽,滿心歡喜的她,決定再流轉200畝土地,擴大自己的種植規模,不僅自己有事幹,也讓左鄰右舍閒在家中的鄉親們來香椿園務工,掙得一份收入補貼家用。
去年春天,香椿園迎來了首個採摘季。“3000多斤鮮芽,一部分都曬乾醃製,一部分汆水後真空包裝冷貯,春節前賣得很火爆,大家都圖嚐個新鮮嘛。”王青雲告訴記者,剩餘的一部分椿芽都用於自己購置的設備試生產。
真正大面積採摘是在今年的3月下旬,20多名鄉親走進園子,集中10天時間,採摘了1萬多斤鮮香椿芽。“每斤均價15元左右,線上線下兩個渠道,幾天功夫全部賣完了。”提及那幾天自家香椿熱銷的情景,王青雲一臉的喜興。她自己也算了一筆賬,每畝地密植1000株左右的香椿苗,待到採摘期,每株椿樹能有兩元左右的收入。
第二茬採摘是從4月中下旬開始的,能有5000斤左右的鮮芽。有了頭年積累的銷售經驗,王青雲並不急著銷售。“將香椿芽晾曬醃製,或汆水後真空包裝冷藏,等到春節前集中投放市場。”
到目前為止,土地流轉、人工費用和廠房機械三大塊前前後後已經投入了500多萬元,對此,王青雲也深感壓力和不易。但讓她心裡充實的是,現在不僅自己有事幹,還帶動了村上的貧困戶發家致富。香椿園優先流轉貧困戶土地林地、園區管護優先使用貧困勞動力,優先吸納貧困戶家庭入股分紅等措施,帶動本村30餘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5000元。更讓她欣喜的是,香椿種植園區於2018年被認定為縣級農業示範園區。
看著事業越來越紅火,王青雲卻異常冷靜,“要打開銷路,僅靠一個人打市場忙不過來,得交給有渠道和經驗的團隊,機械設備要運轉投產,必須申報食品加工生產的相關手續,得讓香椿產品具備進入市場的資質,畢竟經營的是食品。”
談及今後的發展,王青雲也有自己的思路,採取“合作社+農戶”形式拓展香椿種植面積500畝,使園區總面積達到1000畝,形成香椿深加工、包裝、銷售、質檢完整的產業體系,積極拓展區域市場,建立鞏固、靈活的產品銷售渠道,實現企業穩定健康發展。
主編:楊宗發丨副主編:汪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