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数字“新基建”助推陕西高质量发展

文 / 张鸿

国家领导人来陕西考察时强调,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投资。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当前以5G应用、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高科技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数字基础设施,又是战略新兴产业,既有巨大的投资需求,又能撬动庞大的消费市场。因而说,“新基建”已成为推动陕西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也成为当下统筹疫情防控、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兼顾短期刺激有效需求和长期增加有效供给的优先选择。

首先,“新基建”主要是指数字基建,赋能数字经济,开启数字经济新时代。数字“新基建”的5G技术能够提升信息传递速度,为数据传输提供技术支撑;大数据能够提供海量数据资源,为生产与服务决策提供信息内容;人工智能主要是信息处理技术,为数据的分析处理提供更为成熟、科学的决策方案。数字“新基建”三个重要的新型基础性产业及产业链,构成了新基础产业的生态结构,赋能数字经济时代高质量发展。陕西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就是要利用数字“新基建”提出建设“数字陕西”的口号,围绕“十四五”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打造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三化融合”的数字陕西。数字陕西具体可从数字基础、数字技术、数字应用、数字产业、数字业态方面入手开展,打造陕西高质量发展基础。

其次,“新基建”能稳增长稳就业,赋能陕西高质量发展。经济学上把投资、消费、出口喻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出口难有强劲表现,基建投资重要性逐渐凸显。受疫情影响,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居民服务等人员聚集性较强的消费行业需求骤减,商务活动减少,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短时间内难以实现;中美贸易摩擦缓和带来的利好可能会被不断蔓延的全球疫情给对冲掉。从全球确诊数据看,疫情仍在蔓延,除了口罩等医疗物资,其他产业的需求都可能会被延后或压缩。在经济下行期间,疫情对投资的冲击较小,而数字基建投资则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利器。对于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经济支柱产业的投资建设,将成为稳投资的主渠道。目前陕西经济增长缓慢,疫情防控常态化,更需要利用数字“新基建”稳增长稳就业赋能高质量发展。

再次,数字“新基建”发力于科技端,赋能陕西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目前“新基建”已成为发展共识,是应对疫情和经济下行的有效手段,符合高科技产业升级要求,既代表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方向,也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新基建”相较于传统“基建”有本质不同。“新基建”主要发力于科技端,是以5G、互联网、智能化为代表的“数字基建”。传统基建主要是指铁路、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等大建筑,而“新基建”是立足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陕西目前有科教优势,有战略新兴产业基础,未来高质量发展依赖更强的数字“新基建”。“新基建”会成为陕西战略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最后,“新基建”能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陕西数字经济发展。以5G、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融合发展、广泛渗透,数字资源已经成为社会重要的生产要素,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黄金”“石油”。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要素主要在“路”上流动,包括铁路、公路、水路等;而在数字经济时代,生产要素主要将在“网”上流动,包括互联网、物联网。“新基建”的建设重点为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科技型设施,是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导向,运用数字化、智能化为支撑,对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构筑数字时代的新结构性力量,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产业设施和技术基础。陕西传统能源产业占优势,数字产业较弱,“新基建”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基础,能助力数字技术推动陕西数字经济发展。

陕西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家领导人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要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融合为抓手,加快数字“新基建”步伐,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打好基础,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为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添能。

(作者为西安邮电大学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陕西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电子商务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