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美的元曲中讀出莫名的憂傷與無奈

南呂·一枝花·春日送別

作者:劉庭信

絲絲楊柳風,點點梨花雨。

雨隨花瓣落,風趁柳條疏。

春事成虛,無奈春歸去。

春歸何太速,

試問東君,

誰肯與鶯花做主?

【譯文】

楊柳在絲絲微風中飄蕩,梨花在點點細雨中展放。點隨著花瓣飄落,柳條在風中顯得格外疏朗。春天過去了,誰也沒有辦法把春天留住。春天為什麼走得這樣快?請問司春的東君,誰能保護大好春光為鶯花作主呢?

【鑑賞】

這是劉庭信所作的套曲《春日送別》的第一曲,在元散曲中久享盛名。

這首曲子的曲辭確實是“語極俊麗”。開頭四句,作者扣住題中的“春日”,用工細綺麗的筆墨,描繪了一幅形象生動的春景圖。風與楊柳,雨與梨花,皆互為映襯,相得益彰。

風乃“絲絲”風,雨乃“點點”雨,“絲絲”、“點點”兩個疊詞,把春天特有的輕柔、甜美的韻味盡情透出;同時也隱含著柳搖若風,花落如雨的比喻,把春天的優美、明朗完美的刻畫出來。

這首曲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這首曲子之所以完美,又有著怎樣藝術手法供我們賞析呢?

開頭的“絲絲”風、“點點”雨,奠定了溫柔的感情基調,雨隨花落,風趁柳疏,也隱隱透露出感傷的情緒,春歸“無奈”,人去“太速”,暗釦題旨,表達了抒情主人公春日送別的無奈、埋怨和極度傷感。

由景生情,從而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前文的寫景不僅為下文抒情作了鋪墊,而且本身也飽含感情。在寫作上,運用了富有表現力的反跌筆法,良辰美景,應與戀人共度,春日送別,“景”頓成虛設,更能體現出主人公的傷感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