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行左转“摞”一起,想错个车位都难!济南不少路口亟待优化

近日,一篇关于济南修路理念的网文引发舆论关注。文中提到不少片区的道路存在直行兼左右转的问题。4月13日,记者对济南市高新区、历下区、历城等区的道路进行了探访。不少道路因为较窄而被过度利用,反而造成效率低下。济南虽然已对不少路段进行渠化,通行效率大大提升,但仍旧有不少道路亟待优化。

四车道设置12个方向

平峰时期也堵得不轻快

位于省城高新区的康虹路为双向四车道,在康虹路与奥体中路交叉口是自西往东直行兼左右拐。上午10点,记者在该路口看到,即使已经过了高峰期,但是该处仍旧出现了拥堵现象。

拥堵的原因不难分析,从西侧过来的车流,可以直行通过奥体中路进入康虹路,右拐进入奥体中路,其中右拐的车流会与人行横道的行人发生交汇,正好堵在了奥体中路中间。而从东侧往西穿过奥体中路的车流,或者直行进入康虹路,或者左拐进入奥体中路,正好与自西往东车流汇成一体。

会展路与崇华路交叉口,四个路口均为直行兼左右拐设置,如果车流较小,可以疏导12个方向的车流。但是到了早晚高峰,本来路面就四条车道,12个方向的车流就会混杂到一起。

上午10点半记者注意到,该处仍旧时不时出现拥堵,原理几乎与奥体中路相同。所不同的是,崇华路和会展路都很窄,想错开车位行驶非常难。相同的情况也发生在会展路与会展西路路口、会展路与会展东路路口。值得一提的是,会展路的南北两侧还停放着一排社会车辆,让原本就拥堵的路段显得更加拥挤。

会展路与会展东路交叉口也是直行兼左右拐设置,可能是为了防止非机动车道被占用,有关部门还设置了隔离护栏,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严格分开。护栏在会展路与会展东路交叉口南侧也有一处,另外俩路口却没有设置,不知是何用意。

天桥区堤口路与西工商河路交叉口也存在类似现象。“从西往东南方向右拐进入工商河路,这里有个右转红灯,只能在东西方向绿灯直行的时候才能转弯,但这时候也是行人和电动车通过的时候,这就人为造成了拥堵。”省城的哥姜师傅说。

部分四车道能够实现分流

不少新建道路路口增车道

虽然四车道比较窄,但是记者在探访中也留意到,不少四车道的路段通过在路口施划标线的方式实现了车道的再次分流,没有采取削减绿化带的方式,而是通过压缩车道的方式疏导交通。

南北走向的颖秀路为双向四车道,也是直行兼左右拐设置。但颖秀路不同于其他道路,在靠近沁园路大约百米处,地面上画成了六车道,虚线改为了实线,中间一条车道变为了直行,这样就分出来了三个方向的车道。其中右侧车道只能右拐进入沁园路,这样就实现了分流,行车也较为通畅。

历下区盛福片区中林路是一条去年新修的道路,目前道路正在进行绿化。由于该片区正在开发当中,再加上处于平峰期,路上车辆并不多,上午11时许,记者在中林路与舜华北路交叉口看到,该处没有出现压车现象。

中林路主体为双向四车道,但是在与舜华北路交叉口记者注意到,从东往西的两车道变为三车道,从南往北依次为左拐、直行和直行右拐。而两车道的时候为左拐和直行右拐。增车道的方式是把路口的绿化带削减了一半。绿化带仍旧栽植了行道树,绿化效果并没有降低。

省城驾驶员姜师傅提到,在明湖西路与济安街路口、北园大街与三孔桥街北口,交警部门设置了分散放行的车道和信号灯,交通秩序要比此前好很多。“但仍有很多道路存在直行、左转或者右转的问题,开起车来确实不大方便。”

省城多条道路已进行优化

改造提升后通行提升四成

如果说修建道路解决拥堵问题的硬核措施,那么对部分拥堵路段进行渠化设计则是通过针灸方式对症下药。济南城区东西狭长呈带状分布,职住分离明显,绵延30公里的经十路每年有三千万辆车通过,燕山立交作为经十路连接二环东、二环南重要节点,拥堵问题屡遭吐槽。

2019年11月,济南交警分析提出拥堵路段改造需求,交通部门会同设计单位研究确定改造方案,园林绿化给予大力支持,对燕山立交东侧匝道、经十路浆水泉路口、浆水泉路西南侧等5个点位进行了综合施治。

记者了解到,燕山立交桥东侧下匝道处将原进口西侧80米处新增出口,将原进口向东平移50米提前分流浆水泉路口左右转车辆。在10天内即完成全部改造任务,同步对桥体西侧两处调头车道,实施拓宽改造。

高峰自东向西排队长度370米,南北禁左后,调头车辆加剧东西道路拥堵。非机动车占压人行道,阻碍通行……这条路就是大名鼎鼎的华龙路。因为老百姓反映强烈,济南交通、交警、园林对该路进行了整治,效果明显。

来自济南交通局的数据也能说明问题,华龙路北侧由三车道(左转、左直右、右转)拓宽至四车道(左转、左转、直右、右转)增加左转调头车道后,左转(东向南方向)通行能力提升约40%,电力环网柜迁移后非机动车道通行能力提升约30%。

玉函立交原先桥下仅设置北向北调头车道,南向南调头车辆需绕行经十路等候三个信号灯,造成出行不便。今年3月,该处堵点进行了改造,将原北向北调头车道改为南向南,在迁移绿化带处新增一条北向北调头专用道。改造后早晚高峰南向南掉头量约110辆/小时,提前分流降低了直行拥堵程度约8%,桥下连续左转量降低约19%。

不能等建好了再去优化

应该规划设计先行

按照记者的探访,出现这种直行兼左右转车道的道路多数为双向四车道,在老城区以及高新区情况比较普遍。老城区不难理解,毕竟老城区建设的时候年代久远,道路规划标准较低。

不同路段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比如说,山大路和山大南路交叉口,山大路为双向四车道,从北往南设置了直行和直行右拐车道,因为山大南路非主干道,从山大路右拐进入山大南路的车辆较少,该处拥堵情况要好不少。

省城的哥王师傅说:“高新区包括唐冶一些道路,很多规划的是双向四车道,要想增加车道也不现实,当时规划的时候可能也没有意识到这些片区会发展那么快,车辆增加这么多。20年前二环东就是郊区了,现在谁敢叫唐冶郊区?对道路堵点进行优化可以说势在必行了。”

道路渠化一般采取设置交通岛或者交通标线、标志来疏导、引导道路交通流,使交通流畅,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行车安全,确保过路行人安全。渠化改造相当于对道路进行“微创”手术,但这种微创手术却不容易。

记者了解到,道路渠化改造涉及到交通、交警以及园林等部门,还有涉及到沿线的单位。比如,如果要削减绿化带,则需要园林部门同意,重新进行划线则需要交警部门研究。如果再碰上地下的水电暖管线,则需要协调更多的部门和单位。

而有道路规划专家建议,道路资源越来越宝贵,需要“精耕细作”,尤其是一些新建道路,规划部门在进行道路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未来的交通流量以及片区发展,而且要多方考量,既要提高小汽车的通行效率,也要考虑到非机动车及行人的通行需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