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第三中学 李杨:青年有担当,国家有希望

家庭的脊梁

富有探索精神的博士生

平易近人的优秀青年

他就是今天的主人公——

李杨

李杨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2011级本科生

2015级直博生

校博士生会主席。曾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四川新青年、四川省五四青年学生榜样,四川省励志成才优秀学生、成都市青年十大榜样等荣誉称号。

本硕博阶段综合排名专业第一,博士期间,发表高级别学术论文9篇、申请国家专利13项、授权软件著作7套、获得国家级奖励15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次、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8项。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2015年本科毕业被直接保送博士研究生,现师从石工院郭建春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增产改造方面的学习和研究。

获得第四届全国石油工程知识竞赛特等奖(排名第一)、第七届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卓越杯(石油学子最高荣誉)、第八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最具影响作品)、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石油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

(全国第一)、中国能源创新研究项目全国总冠军(受邀参加联合国能源大会)、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共青团中央)、四川省2016年度“五四青年”学生榜样(四川省教育厅)、第二届四川省励志成才优秀学生榜样、四川新青年(共青团四川省委、中共四川宣传部、四川省教育厅)。

青春的责任

关于青春有许多定义,在李杨看来,青春是一种责任,对自己和家庭的责任,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只有每个人的青春都有担当,这个国家才会有希望。

他以过硬的政治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优秀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艰苦的创新创业品质

点亮了未来的希望,践诺了的青春的责任。

他曾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四川省新青年、四川省“五四青年”学生榜样、四川省励志成才成长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他自立自强、奋进追梦的成长事迹被《中国教育报》、《中国研究生》多次报道。

寒门学子,父母脊梁

2011年,17岁的李杨仅以调档分数进入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他的求学之路充满艰辛与坎坷,父亲常年生病,母亲先天弱视,几亩薄田是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家里举债超过十万元,每年近万元学杂费用更是像一座大山压在李杨的肩头。他一直提醒自己:“我是父母的脊梁、家庭的希望,未来的一切靠我自己”。命运总是偏爱自强不息并与之抗衡的人,他用最质朴的方式——努力学习,靠勤工俭学、社会兼职和奖学金解决了这一难题,

在校期间,获5次国家奖学金、2次中石油优秀学生奖学金

不仅如此,他以专业课几乎全部满分的优异成绩,拿到了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唯一的本科直接保送博士的资格,给了父母最大的慰籍,为青春的梦想扬起了新的风帆。

李杨说:“贫困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前进力量,这力量驱使他走得更远;贫困不是羁绊,而是向上生长力量,这力量驱使他走向更高。”

勇于探索,有所建树

李杨坚信勤能补拙,大学前两年他自学了20余门专业课程。他深知学好专业离不开实践,而实践教学环节满足不了他的实践知识的渴求。他利用寒暑假

自费从四川远赴新疆、大庆、辽宁等油田企业进行实践调研,他对石油的赤诚,对井队的师傅尊重,对基础知识的熟悉程度,使得油田乐于接受他参加实践。他与师傅们同吃同住,将专业理论知识结合现场实际应用,为他博士期间的科研工作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他严谨务实,始终把科研学习放在首位。博士期间,他每天坚持6点起床,当别人进入梦乡的时候,他却在刚做完实验走在回寝室的路上,满天繁星和绵绵细雨见证了他内心的坚韧和一路的成长。凭借着上千次的实验和模拟,他针对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储层保护问题取得了特色研究成果,突破了传统储层保护措施的技术瓶颈,首次提出了以破坏分子间作用力为技术核心,实现了压裂液在储层伤害程度的大幅降低

目前,他已在国际刊物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9篇、授权国家专利13项、授权软件著作7套,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做主题报告2次

。展现了他优秀的科学创新能力和严谨的学术道德水平。

李杨说:“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有要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当,事业才能有所建树,中国科技才能有所进步。”

奋进追梦,不断超越

博士期间,李杨师从石工院长江学者郭建春教授,进入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支持的创新团队。他坚持不懈地追逐自己的梦想,以守护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在导师郭建春教授的引导下,把“爱国、创业、拼搏、求实、奉献”作为座右铭,时刻准备着践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庄严承诺。

虽然豪气干云,但李杨却经常面临学习不见成效、科研没有进展生活需要同学接济的困境。然而,他从未选择放弃,总能不断超越。

高水平学科竞赛对李杨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每次竞赛,都是对专业知识的系统检测,对意志和体力的严峻考验。 他曾荣获全国石油工程知识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尤其还获得石油学子的最高荣誉——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卓越杯”,也因此受到贾承造和李阳两位石油界院士的亲自颁奖表彰

同时,他以在研课题为基础,以绝对优势摘得全国大学生石油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桂冠。他更是中国未来之路能源创新研究项目的全国总冠军,并且受邀参加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举办的“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论坛”就中国应如何实现其能源目标进行主题发言,让世界听到中国研究生之声。荣誉与过往不仅彰显了他良好的专业素养、过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对扩大学科影响、促进学生学术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李杨说:“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不懈努力,才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只有不懈奋斗,才对得起无悔的青春。”

社会担当,青春闪亮

作为青年博士,他弘扬新时代“铁人精神”,励志做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提升自我能力。博士期间,他扎根油气生产一线,继续前往全国各大油田企业进行科研理论学习与工程技术实践。作为国家十三五油气重大专项的技术首席的他始终以解决工程重大难题为目标,将自主研发的低吸附-低伤害压裂液投入川西致密油气资源的开发,将所学所长用于油田生产,获得油气企业一致好评

同时,他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创办“梦想规划”服务机构,不仅为经济困难的同窗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更是帮助百余名中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考上了理想大学。他乐于分享经验,作为先进模范每学年开展10余场学术讲座,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他积极服务社会的事迹也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中国研究生》、《中国教育报》、《华西都市报》等杂志对他的励志故事进行了多次报道。

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让责任成为青春远航的强大动力,让创新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更多校园资讯,欢迎关注西南石油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西南石油大学招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