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母女冲突引发学习自卑的案例

Marry因为九岁的女儿Amy 学习缺乏信心,总是焦虑自己会失败而来咨询。咨询开始的时候,我发现Amy会时不时的抓自己的腹部。Marry给我说,那是因为Amy的腹部皮肤上长了湿疹。Marry也说大夫说了,等学校放假的时候,可以用一种新技术给解决。但是,因为Amy经常感到痒,于是,她还是会去的抓。于是,我就不得不忍受Marry突然的咆哮,“你就不能忍一忍,这么一点忍耐力都没有,以后还能做什么。一点出息都没有”。不得不说Marry的嗓门是蛮大的,情绪的爆发力也是蛮强的,有几次把我都吓了一跳。

当然,我们都说人是有性格的,或者说有固定的行为情绪反应模式的,那么,就是说如果Marry对于Amy的“湿疹”有着这样激动的情绪和羞辱的言行,那么,我假设她在辅导孩子的时候,遇到“难题”也会有这样激动的情绪和羞辱的言行。

事实证明,我的假设是正确的。在咨询中Marry表现的相当焦虑,往往都是Amy还没有说话,她就已经想当然的替Amy回答了。有次我问Amy,当你遇到一道难题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和想法?Amy正在犹豫或者说思考要怎么回答的时候,Marry就说:“她能有什么感觉,她就是放空了,或者,瞎做一通,然后,等到了补习老师那里才肯认真的做”。Marry也抱怨她有多么幸苦,为了Amy她找了多少补习老师,可是Amy就是一幅死气沉沉的样子,没有进步。但是,从我的角度看,Amy也很辛苦,虽然她有些无奈,但是她依然服从着母亲的安排,而且,她做的题目很多都是很难的,甚至有些超前的,确实需要补习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面对焦虑和爱女心切的Marry,我陷入无奈之中,要怎么样才能帮到这对付出这么多努力,却达不到目标的母女呢?

当时,距离Amy放暑假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又过了两次咨询,我发现Amy出现了一个行为模式,就是咨询中有时候当她母亲看她的时候,她会身体紧张,然后无意识的去用手按住自己经常抓腹部的手,这个动作就好像说:“不要再抓了,妈妈在看我们了。”

我问Amy说,“我注意到每当妈妈看你的时候,你都抓着你的手,我猜你内心一定感觉很冲突,一方面,你感觉湿疹痒,想抓;一方面,你又担心妈妈又要指责你抓它了,而且,你更担心如果妈妈指责你,就意味着她不喜欢你了。所以,你总是感觉很难受,我甚至猜你都没有听到我们在讨论什么。”Amy听了我的话,紧张的身体放松了下来,承认是这样的。

我突然感觉这次有关“湿疹”的讨论可以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于是,我在下一次单独咨询Marry的时候,告诉她以下的内容:

“从我这几次咨询收集的信息和观察您对Amy“湿疹”的反应,我想说Amy目前学习上信心不足的情况可能和您与她的沟通方式有关。比如说,她腹部上长了一个湿疹,一般而言,孩子都会去抓它,因为,这就好像我们身体里扎进去一个刺,是不舒服的。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我们可以通过理性来控制自己的冲动,比如,通过告诉我们自己抓也没有,而且,会越抓越痒。但是,九岁的孩子她的大脑的理性水平还没有发育完全,她很难控制自己的冲动,也很难预期抓的后果。所以,她和其他孩子一样,会去抓它,这可以理解。

接下来,我发现每当她抓的时候,您会比较生气,然后,指责她。现在Amy有时看到你的时候,都会无意识的去用一只手抓住另一只手,好像用这个动作来告诉她自己:“我要小心了,否则,妈妈又要指责我了,她会不喜欢我的。”而事实是,我发现有时候你看她并不是要指责她抓湿疹,而是要和她讨论如何解决她的学习问题。

现在,我有些担心Amy,因为她开始花大量的心理能量来关注您是如何看待她的,担心您是不是不喜欢她了,而不是把精力放到怎么在咨询中寻找解决她问题的方法。

而这种情况,我也认为可能出现在你们的学习过程中,也就是说在学习中,当Amy遇到难题的时候,她本来应该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难题,但是,现在她更多的担心却是妈妈是不是要指责我了,妈妈是不是要不喜欢我了。

所以,从比喻的角度而言,我认为,“湿疹”就好像“难题”,本来Amy抓一抓,可能也不影响什么,只是更痒,然后,等到一个月后解决就好。那么,“难题”也是这样,本来Amy做一做,即使不会,可能也不影响什么,等到见了补习老师,学习解题方式就好了。但是,现在,由于您的过度关注和指责性的话语,让Amy开始把自己当作了敌人,即“我是一个无法控制冲动的孩子,我是一个未来没有出息的人,我是一个不被妈妈喜欢的孩子”,而忘记了自己现实的敌人其实只是“湿疹”和“难题”而已。而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人开始和自己搏斗的时候,她将是多么的痛苦和没有赢得可能。

这就造成一个令人痛苦的现象,就是你和她都很辛苦,用功,但是无法达到你们的目标。原因不是因为Amy没有控制力,没有出息;仅仅是因为她把注意力花在了“妈妈是不是要指责我,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上面,而没有花在“如何解决现实的问题”上面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心理能量的浪费。”

Marry听后,结合她的观察和体验,若有所思的表示同意。

然后,我提议咨询可以先停下来,等到她和女儿去医院把湿疹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在继续,这样,我估计Amy就可以把精力从担心您指责她上面抽回来,开始关注我们真正要讨论的问题。其实,我这么做是想给Marry一个现实的比较。

果然,等下一次她们再来的时候,Amy的湿疹,已经得到了解决了,而Amy也可以放松的参与到咨询中来,很快就表现出了聪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于是,Marry有了深刻的体验,就是原来有些冲突完全是不必要,而且,这些冲突一直在消耗着Amy的人格力量。从那以后,Marry再不给Amy布置超前的难题了。而不出我所料的是,当Amy内心的安全感得到满足,她不再担心母亲是不是要指责她,她也不用担心母亲是不是不爱她了,Amy的成绩和自信心自然而然的出现快速的提升。

案例结束。

最后有兴趣的父母也可以结合佛洛依德的“超我,自我,本我”人格发展模型,来更好的理解Amy内心发生了什么。

“超我,自我,本我”人格模型假设,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有三个机构,其中,“本我”就是“原始的我”,喜欢说的话就是“我想要”,遵守的原则就是“快乐原则”即驱乐避苦。“自我”就是“现实的我”,喜欢说的话就是“我能够”,遵守的原则是“现实原则”即妥协适应;“超我”就是“理想的我”,喜欢说的话就是“我应该”,遵守的原则是“完美主义”即尽善尽美。

其中,超我就是我们小时候内化的父母,那么,现实中如果父母总是指责和羞辱孩子的话,孩子就很容易形成一个充满冲突的人格结构,继而有大量的心理能量被没有意义的消耗掉了。

那么,回到Amy的内心世界,估计过去和母亲相处的过程中出现了相当多的“冲突区域”,消耗了她大量的心理能量。如今,她的母亲改变了对待她的方式,也等于减少了冲突,释放了大量的心理能量,从而,促进了Amy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