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繁华的六灶湾镇

六灶湾并不在六灶镇,而是浦东运河东,今惠南镇东南两公里处的一个小镇。这个不起眼的乡村小集镇,却有过百余年的繁华历史。南汇是海里长出来的。海塘是它的筋骨,盐业是南汇经济的发端。煮盐要有灶,运盐要有港,是盐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于是,南汇有许多地名打上了这种海洋文化的印记。六灶湾的形成也不外于此。六灶湾建街于霍公塘(即内捍海塘、老护塘),此塘距今已有838年,全线南北无甚弯曲,唯在六灶港口处有一大弯,这是六灶湾“湾”字的由来。“灶”是当时沿海盐民煮熬海盐的烧灶,南起大团依次有一灶、二灶、三灶……之称。每座灶的边上都有东西向河道一条,名一灶港、二灶港 、三灶港……等,盐灶设于港口,以利盐运。六灶湾镇就因建街于此湾处而得名。六灶湾村落形成于明末。建镇初南北街上有居民100余家,以濮姓、陶姓、瞿姓为主。清末建二团乡,乡政府驻六灶湾镇。民国18年(1929年),南汇县第一区区公所也设于此。抗日战争前后,这里一直是区政府的所在地,整个民国时期是黄路地区最大的集镇。当时,六灶湾镇沿浦东运河东侧南北分布,面积约0.15平方公里,人口约1000人。镇内店铺林立,市面繁华,是该镇全盛时期。镇上昇懋南货店自制的枣仁饼在民国时期曾负盛名,为南汇县三大特色茶食糕点之一(一为周浦三阳泰状元糕,一为惠南镇品莲南货店小酥糖)。解放后,黄路乡政府迁于黄路集镇,六灶湾开始衰落。1984年起,六灶湾成为友爱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集镇上仅存综合商店、鹤令堂中药铺和小学一所。

六灶湾是浦东锣鼓书祖师爷顾秀春故里,在介绍浦东锣鼓书祖师时,都说他是二团顾家人,二团顾家是以六灶湾镇南的顾家宅大院为中心主要分布于其西南,包括今位于六灶湾村的顾家宅及今二团村部分。锣鼓书的前身为太保书,“太保”系由上海郊县农村中求保佑太平的活动“太卜”衍化而成。因演出时由演员自击锣鼓演唱故事,民间亦称之为“堂锣书”、“神鼓书”。新中国成立后,合其名称为“锣鼓书”。锣鼓书的起源与形成期尚无确考,形成地点在上海市郊,清末民初已广泛流行于沪郊东、西乡,并传布到浙江嘉兴平湖一带。“太卜”仪式类似道教的道场,其目的是为生者驱瘟逐疫。仪式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系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仅用以乐神娱民。久而久之,这种形式逐渐从宗教仪式中脱胎而出,发展为单独的民间说唱形式。

锣鼓书的基本演出形式是演员自击锣鼓,唱表说书。早期都是单人坐演,20世纪50年代末逐渐改为双人或多人站立说唱乃至表演唱,伴奏乐器亦逐渐增加,配有琵琶、扬琴等丝弦小乐队,而常用的主要演出形式为单人说唱配乐队。流传过程中因地域不同,锣鼓书音乐有川沙、南汇一带的“东乡”和松江、金山一带的“西乡”之分。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太保书颇为繁盛。南汇城厢出现了专说太保书等的茶园“鲁班阁”。下沙一带因艺人代代相传,成为荟萃太保书艺人的“太保窝”。外号黑皮的艺人徐连奎把太保书一直唱入上海市区城隍庙。抗日战争时期,太保书正式进入市区,当时较有影响的演员有胡善言、王俊发等。

上海郊区公认的近代说书祖师为南汇二团人顾秀春。

顾秀春生于清嘉庆年间,擅长讲故事和说笑话。他在朋友的怂恿之下,向道士借了一只破钹和圆通,开始进茶馆说书。锣鼓书传至第三代,传人诸兰芳一次受邀到松江说唱时收了一个徒弟,锣鼓书也由此传至浦西。还因此形成了“东乡调”“西乡派”。 后来,锣鼓书又传至浙江平湖、嘉兴一带。 由于当时茶馆多,艺人也多,听书成为人们文化活动的时尚。据称,当时上海市郊说唱锣鼓书的书场有1000多座,光南汇就有100余座,其兴盛可见一斑。 解放后,锣鼓书改称“沪书”。一度因涉嫌宣传迷信被禁。 1957年,南汇艺人胡善言创作新锣鼓书《打盐局》,参加全国南北曲艺调演,引起专家重视。锣鼓书于是迎来了春天,在全盛时期的1960年代,南汇区曲艺团从艺人员有108将之说。 据介绍,1979年,锣鼓书曾一度恢复。但时过境迁,随着老一辈艺人年事已高,年轻一辈纷纷转行,流行歌曲等娱乐项目的涌现,锣鼓书这个上海最古老的民间曲艺之一,已徘徊在濒临失传的边缘。

2004年4月,南汇锣鼓书被国家文化部列为上海唯一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文化工程项目,在国务院日前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南汇锣鼓书又榜上有名。




姓濮的过去在六灶湾是大财主,友爱四队里的国家仓库在解放前就姓濮,姓濮的在六灶湾其实并不多,大多在早年就搬出去了,上海市各地方的濮姓多数是六灶湾迁移出去的。




六灶湾顾家宅大院一直由南汇民政局管理,曾作为南汇县血吸虫病防治中心。

县志记载位于黄路二团,清末民初建造,为浦东最大的地主住宅。东宅最老,有墙门、花厅、仪门、后堂等;中宅四进,每进约十余间;西宅最大,也是墙门、厅、堂等,东面各间带有洋式装饰,并设有一间舞厅等,屋顶下有秘密夹层,以藏武器,供自卫团使用;三宅共有房间400余间,是典型的地主住宅。另外在顾家宅四周还有几房非嫡长子宅院,称为“厢”。

现位于六灶湾村西南部的这处浦东有名的顾家宅大院,昔日辉煌府第如今已是残垣断壁,无人问津,仅存的西北部分也是房梁外露,任由坍塌。



二团顾家宅由顾家四个堂兄弟顾福官、顾激官、顾维官、顾象官于清末建造,占地6600平方米,共有房470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