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非洲也有自己的切·格瓦拉

布基纳法索虽然是西非小国,但却诞生了有“非洲的切·格瓦拉”之称的共产主义革命家托马斯·桑卡拉。

时至今日,布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位领导人像桑卡拉一样被人反复提起。

曾经,非洲也有自己的切·格瓦拉

人们谈起他时或热泪盈眶,或手舞足蹈。也有“赶时髦”的政客,高喊着桑卡拉的口号,仿佛某种悲壮情节油然而生。

不管对于他的崇拜者还是当年政敌,抑或是对普通的布国民众而言,桑卡拉已经化身这片土地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印记。

“一回生二回熟”的雕像

去年3月,布国总统罗克·马克·克里斯蒂安·卡博雷与桑卡拉在世时的挚友、前加纳总统杰瑞·约翰·罗林斯共同为一尊8米多高的桑卡拉纪念碑雕像揭幕。

两位重量级人物出席本是好事,可是雕像一经面世却引发全国民众争论不休。原因就在它与桑卡拉本人样貌相差实在太远,破坏了人们心目中高大光辉的英雄形象。

曾经,非洲也有自己的切·格瓦拉

(初版雕像与桑卡拉本人)

眼瞅怒不可遏的民众就要上街游行、推倒雕像,桑卡拉纪念碑委员会赶紧撤下刚露面不到一周的雕像,表示还未彻底完工,需要时间继续精修。

曾经,非洲也有自己的切·格瓦拉

(完工后的桑卡拉雕像)

今年5月,彻底完工的桑卡拉雕像终于再次面世,布各界人士纷纷前往参观和致敬。围绕一尊雕像的争吵总算告一段落,但也从中看出桑卡拉在布国人民心中的神圣地位。

政变起家

托马斯·桑卡拉(Thomas SANKARA)于1949年12月出生在上沃尔特共和国雅高市(Yako),是一名非洲社会主义革命家,以其勇敢无畏抵制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闻名。桑卡拉的父母分别来自布第二大氏族颇尔族和第一大氏族莫西族,由于父亲在法军服役,桑卡拉从小在军旅中长大。在那个年代,军人的思想更加进步和开放,桑卡拉年少从军时便在军中创立了“共产主义军官联合会”,同时与左翼政党和工会建立了密切联系。

布基纳法索独立以来共发生7次军事政变,多数领导人依靠政变上台已成为布国难以愈合的政治伤口,桑卡拉也名列其中。1983年8月4日,布南部波城(Pô)军人发动政变,推翻了仅执政1年的前总统让-巴蒂斯特·韦德拉奥戈,成立全国革命委员会,并推举桑卡拉为委员会主席即国家元首。

纯粹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桑卡拉上台后便开始按照自己的理想试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国家面貌。他大刀阔斧推行改革,破除了很多殖民时代留下的残旧制度,在实现社会公平、妇女解放和打击腐败等领域取得较大进步。他视清正廉洁为铁律,认为“人民没有吃饱肚子前,政府官员都要先饿着”,在成为领导人后只要求领一份上尉军官工资,取消所有工作津贴。他曾表示,布国尽管资源不多,但是人民就是最宝贵的财富,一个热爱劳动、遵守纪律的民族不应该向他人伸手。

曾经,非洲也有自己的切·格瓦拉

桑卡拉治下,布全国民众深受鼓舞,自力更生修建起一批学校、医院、水坝等。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人定胜天。1984年11月至12月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桑卡拉动员全国资源为二百万儿童接种麻疹、黄热和脑膜炎疫苗。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理事会主席理查·曼宁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表示“以这样的决心实施该项目在全世界都是革命性的,我为基金会能为布政府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做出贡献感到自豪。”

见过邓小平

曾经,非洲也有自己的切·格瓦拉

(邓小平会见桑卡拉)

桑卡拉时期的中布关系发展迅速,我们在工作中接触过一些历经桑卡拉年代的布国长者,他们对中国援布专家组和医疗队的工作场景历历在目,发自内心地为中布两国人民的革命友谊感动。

1984年11月,桑卡拉访华,成为首位访华的布国国家元首,邓小平等中国国家领导人同其会见。这次访问加深了布基纳法索和桑卡拉本人坚定支持中国、发展对华关系的信念。

曾经,非洲也有自己的切·格瓦拉

(访问期间,桑卡拉在钓鱼台国宾馆晨跑)

桑卡拉提出一个国家若要真正的自由和独立,就必须彻底摆脱向外国伸手要饭的发展模式。1984年8月4日,桑卡拉改国名上沃尔特共和国为布基纳法索,融合两大地方语系莫西语和迪乌拉语,意为“君子之国”。他认为西方式的民主制度并不适合布基纳法索和非洲国家,坚信“选举本身并不意味着民主,候选人一旦当选就把人民抛之脑后的制度并不是民主制度,只有保障好人民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才是真正的民主”。他反对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贷款附加条件,认为这是一种“再次奴役非洲的隐蔽方式”,阻挠了非洲国家寻找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他在执政期间大幅度缩减外来援助,导致法国1983年至1985年对布经济援助减少近80%。

曾经,非洲也有自己的切·格瓦拉

(桑卡拉、卡斯特罗和“桑卡拉的孩子”)

还有一群被称为“桑卡拉的孩子”的人,他们是600多名桑卡拉时期被派往古巴学习医药、工程、农业等专业技术的青年学生,见证了桑卡拉和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间的革命友情和布古关系的飞速发展。可惜,桑卡拉遇刺后项目被迫中止,这些孩子就像未完成的革命事业一样失去依靠、无人问津,多数只好选择留在古巴终老,成了“桑卡拉的孤儿”。

阴谋与真相

桑卡拉坚定的反帝和革命信念导致他遭到一些周边和西方国家敌视,他在国内推行的激进改革也触犯了许多既得利益者,各种反动势力在暗中蠢蠢欲动。桑卡拉仿佛预见了自己的厄运,在遇刺前三个月出席非洲统一组织峰会演讲时曾暗示,“非洲国家应该团结起来,否则下一次开会时我可能就不在了”。

据桑卡拉遇刺当天一名幸存者阿鲁纳·图雷回忆,1987年10月15日下午,桑卡拉正在首都瓦加杜古与几名内阁成员开会,突然,一队武装士兵突入大厅,枪杀了几名警卫后要求所有人走出门外。当桑卡拉举起双手往外走时,他安抚身边的人说:“他们要的是我”。不幸的是,一阵枪响过后,桑卡拉应声倒地,他和他的革命事业猝然而去。

曾经,非洲也有自己的切·格瓦拉

(桑卡拉之墓)

2015年5月,深埋三十多年的桑卡拉遇刺案终于开庭审理,法国政府也承诺将向布方解密和提供所有关于桑卡拉遇刺的相关资料。也许很快,我们就能了解到更多关于桑卡拉的真相和答案。

缅怀与追忆

2020年8月21日下午适逢细雨蒙蒙,驻布基纳法索大使李健带领全馆青年外交官瞻仰桑卡拉纪念碑。现场陪同的纪念碑委员会秘书长吕克·达米巴告诉我们,“桑卡拉为追寻布基纳法索的真正独立和发展奉献了一切,是实至名归的人民英雄”。我常想,作为革命斗士的桑卡拉到底给这个国家留下了什么?他的后人们到底有没有继承他的革命旗帜?这个国家的希望和出路到底在哪里?

卡尔·马克思曾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桑卡拉是布基纳法索国家自强和民族独立应运而生的伟人,他之所以能够得到布国民众的拥戴和喜爱,就在于他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引领人民。也许他因为理想而招致杀身之祸,但也正是他的坚守、信念和牺牲,铸就了“君子之国”的精神魂魄。

曾经,非洲也有自己的切·格瓦拉

(瞻仰桑卡拉纪念碑)

革命未竟,奋进不止,让我们记住托马斯·桑卡拉。

文章转载自中国驻布基纳法索大使馆公众号

策划监制:王亚丽

审稿:戴军

编辑:高朝霞 赵爽

曾经,非洲也有自己的切·格瓦拉
曾经,非洲也有自己的切·格瓦拉曾经,非洲也有自己的切·格瓦拉
曾经,非洲也有自己的切·格瓦拉曾经,非洲也有自己的切·格瓦拉
曾经,非洲也有自己的切·格瓦拉

世 知 网 :www.ishizhi.cn

投稿电话:010-65265917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