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迷路村变迁记

近日,笔者在玉屏侗族自治县田坪镇迷路村采访时,看到一排排干净漂亮的民居楼错落有致,一条条蜿蜒洁净的乡村公路通村入户......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

过去,迷路村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较差,脱贫攻坚工作启动后,该村道路设施逐渐完善、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基础设施升级换代

说起村里的路,家住迷路村范家凸组的退伍老兵杨先明深有感触。今年79岁的杨先明先后参与了村里路的2次修建。九几年时杨先明第一次参与了村里的修路,那时修路就是用泥土和石头把路铺平;2017年杨先明再次参与了村里的修路,这次不仅把原先的老路进行了扩建,还进行了硬化,随后村里的硬化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杨先明说:“以前的路晴天的时候还能过车,雨天就不行了,雨后路上泥泞不堪,别说过车了,过人都难。”

站在山顶望着村里交叉而过的路,杨先明笑着说:“每天一有空闲我就会在村里的公路上走走,在寨子里的文化广场上转转。以前想的好生活就是‘穿皮鞋、吃嘎嘎、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在,基本上村村寨寨、家家户户都通电、通水、通路,出门不湿鞋,吃水不用抬,通话不用吼、环境靓起来,生活好起来了!”

近年来,迷路村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成村活动室、卫生室和集体经济业务用房共计1230平方米,建成公共小广场7000平方米,实现了县乡村组道路互联互通,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出行。

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从前的迷路村给人的印象就是房屋破烂、卫生条件脏乱差。特别是行走在村寨中,污水横流的现象随处可见。如今通过危房改造和农房“四改”等,村民住上了干净舒适的房子。还修建污水处理池,解决了污水横流的现象,卫生条件明显好转,居住环境大为改善。

“以前村里没有修建污水处理池的时候,家里的脏水都是随手倒。特别是夏天因为脏水随处流,苍蝇、蚊子特别多,现在村里修建了污水处理池,家里的污水都流进了污水处理池了,不仅家里的环境好了,村里的卫生环境状况也得到了改善。”赵家组村民赵顺德一说到村里的环境改善,不自主地提到了村里刚修建完毕的污水处理池。

在村主任赵长江的指引下,记者来到新修的污水处理池边,现场工人们正忙碌地对污水处理池进行绿化。

赵长江说:“村民们家的脏水都会通过管网集中到这个污水池里来,通过污水池的层层过滤和处理达标后,最终排进农田里循环利用。”

据悉,从2017年迷路村开展脱贫攻坚以来,迷路村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五个广场,修建了产业路、硬化了组组通和连户路,老百姓的出行、生产生活都得到很大的便利;在人居环境方面,迷路村通过实施了九改一危一化,给老百姓改了厕所、厨房、圈舍等,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今年又通过修建污水处理系统,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幸福生活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