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白鹿原》: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前言:陈忠实《白鹿原》,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创作于80年代末期,本书堪称为一个民族的秘史,是一部史诗级历史著作,也是中国农村50年变迁的一部民族秘史。

本书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描述白鹿两家矛盾纠葛,以反映白嘉轩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在时代变迁与政治运动中的坚守与颓败为叙事线索,讲述了白鹿原村里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之间的故事。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有三点。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女性地位极低

本书给我的感受是,上个世纪,女性的地位极其的低下,但却也正是因为女性才推动了历史发展,故事情节的发展。

“白嘉轩后来引以为傲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

故事一开始,便讲述了白嘉轩娶了7个老婆,而前6个都相继在娶过门没多久后离奇死亡,

白家对那些死了的老婆,只是草草的埋了,而后立马寻找下一门亲事。

在我看来,这些死亡的女人,在那个时代并为当作是人来看待,女人对于男人来说,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

白嘉轩的父亲临死前嘴里嘟囔的也是白家香火后代的事儿,“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2.女孩子只能学女工,不能进入学堂

那个时代,女人只能待在家里,相夫教子,读书是不允许的,白家最小的,最受白嘉轩疼爱的小女儿——白灵,却是第一个读书的女性。

白嘉轩一开始是不答应的,但女儿天资聪慧,又因为敌不过白灵的吵闹,白灵是白鹿村唯一一个进入学堂读书的女性。

之后新中国成立,白灵也长大了,她想去成立上革命时期建立的新学校,但白嘉轩强烈反对,还大声斥责:“女子无才便是德”!

3.饥荒时,女人是可以杀来吃的

一个过门一年的媳妇饿得半夜醒来,再也无法入睡,撞摸身旁已不见丈夫的踪影,怀疑丈夫和阿公阿婆在背着她偷吃,就蹑手蹑脚溜到阿婆的窗根下偷听墙根儿,听见阿公阿婆和丈夫正商量着要杀她煮食。

阿公说:“你放心度过馑,爸再给你娶一房,要不咱爷儿们都得饿死,别说媳妇,连香火都断了!”

新媳妇吓得软瘫,连夜逃回娘家告知父母。被母亲哄慰睡下,又从梦中惊醒,听见父亲和母亲正在说话:“与其让人家杀了,不胜咱自家杀了吃!”

这女人吓得从炕上跳下来就疯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吃人世界,而女人是可以随意杀吃的,像是某种货物,商品,可以随意买卖,交换,因为饥荒,人性已经荡然无存。

正如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那个时代,人为了活的更好,就将他人毁灭,剥夺别人的幸福,就是人吃人的社会。

本书讲述了几代人的人和事,白嘉轩是封建礼教下的产物,他的孝道是重中之重,一开始不断娶妻是为了孝道,给白家传宗接代,然娶回来的媳妇却一个个离奇死亡,这也一度成为白家的心事。甚至白嘉轩把料理父亲后事放在一边,只顾着娶媳妇。

白嘉轩一直在封建的孝道下长大成人,而当他培养自己的孩子时,还是采用传统封建思想去教导他们,让他们恪守孝道。

后记:这给了我们一个提醒,当你在教育下一代时,你采用的是父母教育你时的传统方式,还是结合新时代,新发展的创新形式,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采用教育方式,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

作者:圆子同学

今日话题:你培养下一代会用什么样的方式? 欢迎在下面留言。

看了这篇文章,如果觉得喜欢,不妨点赞、收藏、关注、转发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