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知识普及——记忆,你真的知道吗?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而又独特的个体,这种独特与我们所思考、感觉、所做和所经历的事件紧密联系。这些

事件在我们的脑中引起了持久的改变或者它们消失后留下了一些痕迹,这些持久的改变和痕迹就是记忆,记忆是经验在我们脑中引起的持久的改变。

记忆也指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我们为什么需要记忆?记忆是怎么存储的?或者说经验是怎么使我们的脑发生持久变化的?我们的脑为什么要因为体验发生变化?接下来我们逐一来探讨这些问题,甚至可能引出更为深刻的问题。



要想研究记忆我们需要探讨记忆的三个重要功能


编码:即将我们所知觉、思考或感觉的转化为持久的记忆的过程;


存储: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信息保持在记忆中的过程;


提取:即将之前编码和存储的信息在头脑中提取出来的过程。

这里清晰一下感觉知觉的概念:

知觉对感觉的组织、识别和解释。是在大脑水平上产生的。


感觉感觉器官把外界物理刺激转换成电信号的过程,是身体与外在世界交互时对光、声、压力、气味或者味道的基本记录。比如把光线的明暗解释成形状,素描就是利用这样的原理来使平面上的线条让人们能够看到是有立体感的。我们将在以后的栏目中更加详细的解释这些。



人们在对记忆的认识上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巨大的误区,至少两千年来,人们将记忆看作是一个记录设备,是精确地记录、甚至是刻录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存储下来备用。这种观点很简单而且是凭直觉获得的,人们却毫不怀疑的相信,并且这种观点一直都被固执的坚持应用于学习。虽然在应用的过程中明显存在很多问题,但人们大多并不会把这些问题的原因归咎于对记忆的无知本身上,而是把责任完全地推到实践的人身上。比如这孩子太懒,就不背。说这话的人你自己尝试了吗?(题外话:自己做不出来的事情总是有不可抗拒的外因,到孩子身上就是孩子的人格、性格、习惯或者是价值取向有问题了,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可以仔细回忆一下我们每个人的经历,

一个

我们完全不能理解的理论或者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的一篇文言文,我们是很难记住的,即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把它背了下来,也会很容易忘记,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够自如地使用它们。(比如背单词表,是不是很多时候你最熟悉的总是开头那几个?后面再有什么就不知道了。也许你会说为什么有的人能记地很快而且很牢固?这个问题我们后面会详细地回答。在这里我只能告诉你:他一定不是单纯的在输入。比如背物理公式,背化学方程式方面。)

那什么样的信息才能更容易的让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呢答案是能够被我们理解的信息,也就是能够被我们加工并纳入我们认知体系之内的信息。这个时候这些信息已经被我们理解了,也就是加工并融入我们的知识体系的信息,已经不能再称之为信息,这个时候它应该叫做知识。

在这里我们需要清晰一下知识信息的区别,因为经常有人搞不清楚:老师说话的声音、书上的文字、手机上的音频还有视频,这些在没有被你理解之前,它们只能叫做信息,只有被整合、融合到你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之后,才能称之为知识。

正是因为很多人搞不清楚知识与信息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所以才会误认为把大量的信息塞进脑子里,就是在学习知识,但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必须被大脑加工解释整合之后获得的才能叫知识。正是由于在观念里面的各种教条信念才催发了应试教育。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记忆其实就是把信息转换成知识并存储起来的过程,所以记忆是被构建的,而不是被记录的。记忆是依赖于我们旧有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对新的信息进行构建,理解到这个层面我们能获得三个启发:

一是任何被记住的信息是被我们如何记住的依赖于我们对它如何思考以及我们具备怎样的背景知识量。


二是我们所记住的事物并不是这个事物本来的样子,而是被我们用旧有的背景知识和思考方式建构之后的产物。


三是,新的信息不断的被构建到认知结构当中,不断的更新迭代认知结构,形成人的意识,影响人的思维方式,甚至可以说记忆塑造人格,记忆塑造思维,记忆构建世界观,所以记忆绝不简单得是往脑子里储存信息,单纯的训练如何快速把信息装进脑子里的方法也是无益的。


我们把建构记忆的过程叫做编码。让我们来看看三种类型的编码过程---语义编码,视觉表象编码以及组织编码,然后考虑一下对我们的祖先而言编码所具备的可能的生存价值。为什么要考虑编码所具备的生存价值?因为生物的能力是为了匹配其生存状态、适应环境、生存繁衍而准备的,所以思考“能力”一定要把它放在这个大前提之下,才有可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能力的本质是什么。


1. 语 义 编 码

语义编码要求参加测试的人思考词语的意义的编码。即这个词语所描述的事物有什么含义,即与已有的旧知识有什么联系。举例:如果需要记忆两个事件的时间,林则徐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6月;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6月;语义判断要求我们需要思考意义和联系,即: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这两个事件之间有什么关系?虎门销烟焚烧大量鸦片,影响了英国人的利益,所以英国人想发动战争收回利益。为什么中间隔了整整一年才打起来呢?为什么不是一开始就开战呢?因为中国是当时的大国,英国一开始并不敢直接开战,所以需要时间观察和试探。这就像一个学校里有个学生长的很高很壮,他走路的时候踩了一个小混混的脚,小混混想打他,但是一时没敢动手,就观察这个学生,结果发现这个学生是个傻子,这个小混混就敢打了,不但敢打,而且打完还要钱,其他小混子看到了也接二连三的过来打,打完要钱。想象一下,这是不是要比不断地重复地读那几个数字的效果要好得多呢?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向被测试者呈现一系列词语,然后让他们进行三种方式的思考:第一种是根据语意进行思考;第二种是根据发音进行思考,体会前后词语发音是否押韵或者相近;第三种是根据词语的形式进行思考,如一个单词有哪几个字母组成,这是很多学生背英语单词的方式;实验结果显示对语义进行思考明显能够增强信息的保持时间。语义编码是将新信息与存储在记忆中已有的旧信息知识进行有意义的联系的过程。

2. 视 觉 表 象 编 码

视觉表象编码将新信息转化为心理图画加以存储的过程,将新信息转换为视觉图像,然后将其存储在一个熟悉的位置。举例:如果你去杂货店,想记住要购买可乐、爆米花和面包这几样东西,你可以想象屋子里的房间作为地点,想象你的客厅摆满了可乐,卧室的床头塞满了爆米花,脸盆里放满了面包。等到了杂货店你可以在头脑里扫视一下你的房间,看看每间屋子,从而回忆起你要买的东西。大量实验表明,视觉表象编码能明显增强记忆,视觉表象编码为什么能够增强记忆?首先视觉表象编码和语义编码所起的某些作用是一样的,在创建视觉形象时,你将新信息与记忆中已有的旧信息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刚才你所想象的去杂货店买的东西,把每样东西放在屋子的不同的地点。



3. 组 织 编 码

组织编码根据一系列项目间的关系将信息进行归类的过程,举例:如果你需要记住下列的词:桃子、奶牛、椅子、苹果、桌子、樱桃、狮子、睡椅、马匹、课桌。这个任务看起来很难,但是如果你将它们分成三类:水果(桃子,苹果,樱桃)、动物(奶牛,狮子,马匹)和家具(椅子、桌子、睡椅),这个任务就会容易很多。研究表明让人们将不同的项目,像这样分类,可以有效提高他们随后对项目的回忆成绩。同样的,组织编码仍然是将信息与脑海中已有的旧信息知识建立联系,如果你在最开始连水果、动物和家具的概念都没有,那么这样分类就不会有这样的效果了。



生 存 编 码

对信息进行编码在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都是很重要的。缺乏这种能力,你将几乎没有机会获得学位,我们祖先的生存可能依赖于信息编码以及之后回忆起诸如食物和水的来源,或者捕食者在何地出现等信息,最近的实验,通过考察对与生存相关信息的编码检验了这些观点,实验受到了基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原则的进化观点的启发,有助于生物体生存和繁衍的特征比其他特征更有可能遗传给后代,因此那些有助于我们生存和繁衍的记忆机制,应该通过自然选择可以保留。在实验中研究者发现,和其他几种编码相比,生存编码条件下自由回忆的成绩会更高,生存编码为何导致了如此高的记忆成绩?生存编码利用了语义编码,视觉表象编码和组织编码不一样的元素,这时的生存编码优于其他三种编码的任何一种,生存编码调动了全部信息加工能力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生存编码的有效性也说明了

记忆是为生存服务的对生存有意义的信息能够被快速而有效的加工并存储,记忆不是单纯的把信息记录在脑子里,而是对信息加工构建认知体系,从而在环境中辨别求断,以适应环境生存繁衍。请深刻的理解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