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尸脖上两道痕

前清时期,凡舞文弄法、包揽词讼官司之人,民间都称其为讼师。

有一讼师杨某,不知其名,是崇明县人,寄居在吴门一带。此人阴险狡诈,计谋多端,凡民间百姓诉讼官司,他人不能操办取胜的,杨某必能出奇制胜。因而,生意十分兴隆,民间官司常要请他代理。

吴门有一人姓李,家虽富裕却极为吝啬。先前,李某出身微贱,家境贫寒,曾多次向一寡妇借钱经商。后来,李某经商有道,发财致富。而寡妇却日见贫困,生活无着。寡妇屡次拿着李某当年借钱时留下的借据,向李某索讨欠款,李某却总是回避抵赖,矢口否认,不还借款。寡妇孤苦无援,气恼至极,便在一天晚上,乘夜色来到李某门外,自己上吊自尽于李某门框上。

待李某得知此事,出门察看时寡妇已经气绝身亡。李某非常惊慌,不知所措,急派人去请讼师杨某前来商议。

杨某到李某家后,不问此事,却只顾与李家仆从作一游戏取乐。李某见杨某一点都不经意此案,悠闲自在,好不着急,再三恳求对策。杨某漫不经心地问道:“你害怕了么?何不把她解下来?”李某闻言赶紧照计而行,解下门框上吊上的寡妇尸体后,等待下一步对策。

不料杨某游戏趣味正浓,神采飞扬,若无其事。李某按捺不住,又急忙连连催促杨某代出主意。杨某随口说道:“你果然胆小,那不如再把她吊上去。”李某无奈,只得再把寡妇尸体吊上门框。之后,杨某嘱咐李某紧闭大门,不可再打开。随之,便强拉李某与他一同游戏,劝说道:“此事易办。你千万不要忐忑不安,败坏我等游戏兴致。”于是,李某紧闭大门,与杨某同玩。

第二天天亮时,当地里正路过李某家门,见门上吊一女尸,不由大惊,赶紧猛叩李家大门,唤李某出来询原故。李某便按照杨某昨夜所教之言,故作大惊状,答道:“不知何故。”即陪同里正一起赴官府。

不一会,官府吏役赶到。寡妇娘家人也闻讯赶来,状告李某欠债不还,致使寡妇冤愤屈死,恳求昭雪。县官听罢原告之辞,便令人解下女尸验看,见寡妇脖颈上勒有两道绳印,便怀疑是他人将尸体移到李某门上,企图陷害李某。于是将李某无罪释还,却将寡妇娘家人反坐。

其实,县官上了杨某之当,被其诡计所蒙骗。杨某让李某解下女尸后又将女尸再吊上,其意就是要在女尸脖上留下两道痕,让人看了觉得不是吊死在李某门上,而是吊死在他处,再将尸体移到此地吊在门上,以此,造成移尸假像,蒙骗官府。而县官也果真中计,使李某逃脱,杨某得逞。《清朝野史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