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入宫5年不曾圆房,宠妃张妼晗上线,曹皇后太让人心疼了

01


宋徽宗身边有一位太监,张茂则,小的时候也是官员家的子弟,可是父亲获罪,家里被抄没,张茂则净身入了宫。


7岁就跟在宋仁宗赵祯身边侍奉,聪明、体贴,忠诚,所以,是赵祯身边最信赖的人之一。


年轻气盛的赵祯因为从八贤王那里知道了自己的生母是李顺容的事情,说什么都要去见生母,还特意给生母送去礼物。


可是,养母刘娥是从小抚养赵祯的人,而且,没有刘太后,或许大宋早就风雨飘摇了,赵祯也就没有一个太平的大好江山好继承了。


也因为是刘太后的养子,子凭母贵,赵祯才有机会继承皇位。


如果,赵祯公开认了生母,或许不只是伤了刘娥的心,还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在朝堂之上再次掀起血雨腥风。


但是,赵祯那时候看不清这一层,还是张茂则在他和太后之间做了周旋。


张茂则说,现在的大宋不能没有官家,不能没有太后,但是,有没有李顺容却没有大的影响,从前,太后对李顺容特别照顾,是因为她是献上儿子,而且没有非分之想的功臣。


可是,现在,李顺容可能是跟太后抢儿子的人,还是有可能掀起朝堂血雨腥风的人,所以,一旦争端生起,那么,李顺容也许就没有太平日子过了,甚至是没了命。


赵祯是听了张茂则的话,才恍然大悟,选择了隐忍。


02


《清平乐》里,刘太后并非抢李顺容的儿子,而是宋真宗晚年卧病在床,不理朝政,多少风波,都是刘太后机智应对,才保得大宋风平浪静。


赵祯只有在刘太后身边,才有可能成为大宋的一代君王。在李顺容身边,他或许连长大成人都是奢望。


赵祯不傻,也对刘太后有些母子情分,但是,为难之处,是张茂则化解的。


后来,曹丹姝因为李家对祖父有恩,早年两家就有婚约,所以,即便李植一心修仙,并不想娶妻,但是,曹丹姝还是信守承诺,按照李家的意思嫁过去了。


但是,大婚当晚,李植被人推进洞房,却还是不想要曹丹姝。曹丹姝让他写下和离书,自己一个人离开李家,回曹府。


路途遥远,幸好路上遇见了张茂则,搭了一段车,才顺利回家。


这也是曹丹姝和张茂则第一次见面,张茂则就给了成全。


后来,因为朝廷大臣的极力推荐,曹丹姝成了皇后。可是,赵祯却并不想娶她,听闻她诚信、智慧,貌丑不至于惑君。


赵祯一直觉得,朝臣是把一个丑八怪塞给了自己,大婚当晚都不肯去坤宁殿。


曹丹姝满怀喜悦地嫁进来,长到18岁最开心的一天,可是,嫁进来才知道,赵祯并不想娶她,只是因为她适合做皇后。


不愿意她做妻,只是适合做臣子。


那晚,曹丹姝哭了。原来我这里是他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他喜欢的是熙春,知道丹姝也懂些机械,便想留下来凑合了。


赵祯不愿意去见曹丹姝,张茂则就拐弯抹角地告诉赵祯,曹丹姝爱戎装,还去应天府听过范仲淹的课,传闻曹丹姝貌丑也未必是真。


可是,赵祯说,她长得是美是丑,我都不在意,我很累很气闷,不想去对着这位大臣们觉得合适的皇后。


03


张茂则无奈,又去回禀皇后。


“娘娘,臣重新温了汤,烫了羊肉酥饼,娘娘进一些吧。羊肉酥饼是臣去大相国寺买的,娘娘曾说过,这是最好吃的。”


曹丹姝悲伤之余,终于填饱了肚子,也算是皇宫给她的第一份温暖吧。


张茂则说,自太后去世起,一事连着一事,事事重有千钧,其实都希望曹丹姝可以少一些悲伤,少一些悲观。


曹丹姝说,谢谢你,我最难过和最狼狈的时候都遇见了你。


张茂则真的很温暖,时光流逝,梁怀吉的父亲病重离世,母亲和舅舅又染上瘟疫,哥哥不知所踪,没办法入了宫。


梁怀吉聪明伶俐,可是,却不知道自己的原名有所冲撞,应该避讳。被任都知一个巴掌打倒在地,丢进了柴房。


张茂则嘱咐太监,给梁怀吉送点干粮和清水,他会想办法去皇后那里求情。


张茂则跟皇后说,这孩子无父无母,已经净身了,要是被赶出去就是死路一条了。曹皇后也是心地善良,等到徽柔公主出生的时候,宫内大赦,就放了这个孩子,还为他取名梁怀吉。


梁怀吉感念公主的恩德,一直竭尽全力照顾徽柔。


徽柔虽然备受宠爱,可是,在皇宫之中,徽柔的母亲苗娘子善良,中规中矩,赵祯最疼爱的就是张贵妃,把苗娘子当作亲人。


所以,后宫恩怨,多少讲不清,一直都是怀吉呵护着徽柔,徽柔出嫁后,夫家是一个暴发户,完全不懂礼节不懂情爱,也是怀吉陪着徽柔。


想来,张茂则几番成全,才会有这么多人的温暖吧。


04


史书上记载,曹皇后一辈子不得宠,赵祯经常因为各种小事和皇后争吵,曹皇后日子过得艰难,有没有子嗣。


身边最亲近的就是张茂则,只是两个人从未逾矩,并没有像徽柔和怀吉那样冒天下之大不韪,成为众矢之的。


仁宗曾将张茂则调离京城,但是,曹皇后晚年的时候,又把张茂则召了回去。


​《清平乐》里,曹丹姝成为皇后5年了,都未曾侍寝,现在宠妃张妼晗已经上线了,就更没有丹姝什么事了。


还好,有张茂则一直照顾着丹姝吧,在那座孤城里,不至于太过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