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依赖症”背后是以“领导满意”至上

文|李洁

“上面一句话,下面一溜烟。”半月谈记者发现,不少基层干部群众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原本应该正常办理的工作,在某些环节一拖再拖、一推再推,直到一把手过问,才能有效解决。(4月16日 新华网)

近日,媒体报道称,去年,北方某企业负责跑一个和秸秆燃烧有关的清洁供暖项目,遭遇县区部门工作人员各种推脱:“政策规定不能烧煤,但规定上也没写可以烧秸秆。”无奈之下,他去找县区一把手,打过招呼后,事情办得非常顺利。在全国各地,类似这样的情况可谓不在少数,一些小事成“老大难”,不是部门没能力解决,而是没真正重视,非要等顶头上司发话,才赶紧办理。

笔者认为,原本正常办理的工作都要一把手过问,依赖一把手推进,这和以“领导满意”为官场原则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有着莫大的关系。一些干部认为,自己的“官帽”掌握在领导干部手中,他们一旦不满意,后果很严重,于是,凡事看领导的眼色办事,一切以领导干部满意为标准,有时候,为了领导满意,甚至不惜用灰色手段。

“一把手依赖症”,影响了其它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基层一些地方部门,主要领导重视的工作,就快马加鞭狠抓落实;主要领导不怎么重视的工作,就选择性忽视。这样以主要领导满意的导向,严重影响其它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一些本来应该由部门贯彻执行的工作,他们为了保证效果,也往往邀请主要领导到场,让他们强调几句重要性的话,以示这项工作主要领导很重视,以督促下级单位部门重视这项工作,确保保质保量完成,长此以往,不但在无形之中加重了主要领导的负担,也加深了基层的“一把手依赖症”。

“一把手依赖症”背后,是极少数领导干部大权独揽的写照。一些单位部门的领导干部,无论大事小事,都要他们点头拍板才行,谁如果在工作推进上,没有向他们请示汇报,无论你做得多好,也可能难以让他们满意,甚至可能莫名其妙被他们否定,于是一些干部,逐渐养成习惯,事无巨细,请示领导干部,按照他们的要求办事,以保证让他们满意,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把手依赖症”自然会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