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震撼的日本幼稚园,思维、体能、意志训练,值得国人深思!


“基础教育是最价廉的国防” ——这一句话深深地影响了战争结束后的日本。不要说日本仔变态,但他们教育小朋友确确实实有一手。


看过日本这个幼稚园的体能训练课,大伙都震撼了!都说儿童是祖国的未來,体质是儿童成长阶段最关键的因素。


看过这个视頻,会不会习惯性的想到了一个问题:当中国的孩子20年后成為國家和民族的中流砥柱的时候,可否抗衡得住这群正在嗷嗷叫着的成长的小狼?


建议WI-FI环境下下载观看!


人生百年,依于幼学!民族复兴,依于幼学!日本早期教育牛在什么地方?


简朴的环境


幼稚园无论是公办的還是私办的,他们的教室都颇为简朴,找不到一点儿“豪华”和“现代化”的影子,除了一架钢琴、一台电视和一台手提的收录机,是显着稍稍“高級”一点儿,其硬件配置均相比国内标准的“五机一幕”差距很远。



至于小朋友的玩具,则是一些硬纸皮、尺寸各不相同的包装纸箱、旧报纸、线绳、木或木制筷子、再有很多的书籍,任凭小朋友们堆砌、涂鸦、剪贴、玩弄,但小朋友们都乐此不疲。


却不知道,这更是日本教育者的英明:突显以人为本、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人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质,不可以变成“制成品”的奴仆。高新科技的提升,使人们产生更大的生活压力,打造“适者生存”的气氛,合理性的充分发挥身边的資源。利用环境进行基础教育,进而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条理性:所有包,自己收拾


申办入园手续的第一日,幼稚园就要爸爸妈妈提前准备多个大大小小的包。书包、装毛毯的包、装餐具的包、餐具盒、装衣服的包、换衣服的包、装换下来衣服的包、装鞋子的包等等,并且对包的尺寸也有要求,有的幼稚园甚至于要求所有的包必须爸爸妈妈一针一线地缝制出来。



小朋友们要把自身的个人用品分类整理地归整好并放到统一性的地方,常此以往自小開始锻练办事的条理性。


日本人对垃圾处理颇为严格,精细化归类正确处理而不觉其烦这也是和从小的教育方法是密切相关的。



小孩拿包,大人空手


日本家长在接孩子下幼稚园的时候,手中一概空着,各种各样包全部都是由孩子拿着。



日本家长觉得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从点点滴滴做好,进而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吃苦能力。日本皇室接送小公主上幼稚园,即便雨天也是孩子自己拿包包。



脱穿衣服,培养单独生活能力


幼稚园是统一性服饰,春秋季换装,整年登园时最外面必须穿幼稚园的套衫,穿短裤,戴蓓蕾帽(夏季戴草帽),穿自己的鞋子。


来到幼稚园,就要把套衫脱掉,换一种玩耍时的罩衣,鞋子脱掉,换白色的芭蕾鞋,到体育场玩的时候,自然再换自己的鞋子。每日早晨,都要重复一套换衣程序,日本的妈妈们都是站在一边看着孩子,从来不伸手帮助。


日本幼稚园就是利用这种每天的穿衣服换衣服,让孩子训练单独生活的能力的。通过每天入校后,换衣服、放联络手册,自己贴当天的sticker,挂手绢等从2、3岁開始的训练,使孩子们養成有条有理办事的良好习惯。



冬季穿短裤锻练意志力


日本幼稚园的孩子,冬季不管多么冷的天,都穿特别短的短裤上学。



家长从小就不让孩子多穿,目的是让孩子有健康的体魄,顽强不屈的意志力。半裸上身的小朋友,即便在冬季也很有活力地在玩。长此以往,孩子们都锻练出了耐寒的能力,极少出现发烧感冒的状况。



教儿童學會“笑”和“感谢”


日本幼稚园的孩子们沒有课本,只有每个月一册的绘本。学校的教研计划中,根本沒有数学、假名、绘画、音乐那些项目,更不要说英语、奥数了。


学习的要点竟然是:教孩子们學會笑和说谢谢!尽管沒有多少知识性教育,可是孩子通过综合性的教育方法,通常能在音乐、美术、阅读等方面有更大的提升,这确确实实很让人意想不到。



看重“食育”


在我国,幼儿园老师会鼓励孩子吃饭動作快一点。日本更看重“食育”,倡导细嚼慢咽。



在“食育”中,“丰富的内心”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包含“愉悦的进食过程”、“感谢的心”和“参与观念”,不仅仅教孩子正确地吃,还需要从吃中体会出心怀感恩、环保和勤俭节约的涵义来。


快乐又充满想像力的童年,从充满爱的便当開始,吃了还想吃,也不愿意浪费。吃饭事先日本人都会说一句“我开动了”,吃过饭以后,要说“谢谢款待”。这样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孩子感恩的心态。


认识生命的由来


孩子生日前,幼儿老师预先与他的家长联络,了解名字的由来,还借来孩子自出生至今的相片在班上展览,并请孩子的妈妈写信谈一谈孩子出生时的情况,并在班里读给孩子们听。


与我们一些家长给孩子操办的大吃大喝大买礼物的生日宴有所不同,这一系列生日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生命的由来,明白诞生与成长的艰辛,喜悦和感恩。


日本人坚信,孩子自小明白敬畏生命,长大以后就极少会做出越轨的行为。而在幼儿阶段,通过为小朋友们过生日、教他们培育动植物等活动,能够让孩子在朴实的惊奇和感动中了解生命,是培育尊重生命的绝妙机会。



从孩子開始的文明礼仪教育


孩子在幼稚园毕业时也会经历一次像大学毕业相同庄重的仪式,幼儿园园长、幼儿老师、幼儿家长以及小朋友们都会穿戴正式且认认真真地完成整个仪式,且各种各样的仪式会伴随孩子成长始终相伴到终生。


由此可见自小開始对孩子们进行礼节的灌输,对孩子的修养的塑造起着了多么至关重要的作用,“礼仪之邦”确实名副其实。



宝宝0岁就参加运动会


0岁的宝宝就要参加幼稚园的一切大型活动,比如运动会、演出发表会等。

自小就锻炼孩子参入到集体生活中,培育集体荣誉感,长大以后也会有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精神。



女孩儿踢足球


日本幼稚园到了年中组,開始上每星期一次的jumping课,相当国内的体育和形体课;到了年长组,就有了足球大会,小朋友们整天不是训练打鼓,就是训练足球,而且不断有幼稚园之间的竞赛,女孩儿的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可是体力和勇气都练出来了。



一年到头数不尽的活动


一年365天不知爬多少次山,看多少次湖,观察多少次动物和植物,此外,捡橡子了,打年糕了,开运动会了,为社区演出了,宿泊了,过园节了,开发表会了,去拜寺庙了,作品展了,总之是名堂多多的。日本的幼稚园认为生命在于活动。



节日十分多


日本幼稚园过一切他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女孩节,男孩节,纳凉节,此外,国内的正月初七的七草节、二月的节分、七七乞巧节都认认真真地过上一遍,而且要自己制做手工艺品,让孩子铭记自己國家的民族传统文化,培养自豪感。



完完全全混龄教育


在早晨9:30以前,下午3:30之后,全园的孩子都在一块玩,且在院子里,大孩子抱小孩子,小孩子追大孩子,玩得很疯狂。孩子们真正能感受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感覺,成长感十分强烈。



如厕习惯,从孩子抓起


日本幼稚园里有“便便课室”,幼儿老师装扮成“便便先生”到各个学校登门授课,告诉孩子们便便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还带孩子们用黏土做各种各样样子的“便便”,告诉他们:哪几种便便健康,哪几种不太健康,应该在饭食上特别注意什么,等等。



在1岁半就開始进行使用便器的训练。在孩子专用的卫生间,放着一大排冲水便器,孩子一入托就通过保育员人盯人的训练,學習正确性使用厕所和清洁身体的具体方法。


遵守交通法规,讲究公共秩序


遵守交通法规,日本孩子自小就被灌输这种理念,而上边这个视頻中的日本小女孩的行为在日本早已是稀松平常。


日本学生放学时,并无老师领队,全部都是独立列队有秩序地走在行人道上,一路上红灯停、绿灯行,走到自家附近或者需要等车回家的汽车站时自动离队。



所以大伙儿会察觉日本人横穿马路真得极少能见到闯红灯的现象。当行人横穿马路时,机动车辆也会自觉性停住,严格遵守秩序和規則。


强调团队协作


运动会,仅有团体赛,沒有个人单项竞赛,最终仅有获胜的团队,沒有获胜的个人。强调参与,不鼓励互相对比。


网络上的这段视頻快速爆红,日本幼稚园的一名男孩儿挑戰比自己还高的跳箱,却怎么都跳不过去,边上的同学们以及老师始终替他加油打气,最终小朋友小宇宙爆发!网友纷纷感叹,友情和鼓励的力量真得好强大!


户外活动游戏多



孩子在幼稚园的生活是自户外游戏開始的。幼稚园活动场所有的很大,有的虽不很宽敞,但利用较充分。活动场所周边设置了各种玩具、器材、运动设施。例如,跳马、秋千 、摇船、拔梯、弓形爬梯、单杠、爬高的绳或杆、推车、脚踏车等。幼稚园通常都有一种协同运动器材,用原木制做,包括攀登架、悬桥、滑梯、平衡木、爬网等。


户外活动并非硬性由老师安排的,而是由孩子自己独立选择的,玩什么,怎么玩,他们自己做决定。老师也与班上孩子们一块玩。如老师与孩子们一块儿挖沙地,往里面倒水……或者做泥饽饽等,共同游戏,畅快享受游戏欢悦。


佛教的影响


日本寺庙十分多,寺庙的周边通常建有幼稚园,寺庙的主持又兼任幼稚园的幼儿园园长,这在日本全国各地都是十分普遍的。幼稚园每个月都要到寺庙里受一次教诲,园中最重要的节日一定要拜佛,佛诞日、涅磐日都有活动。日本人相信,自小对孩子进行佛教思想的浸染,会使孩子拥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



幼儿老师的能量


一个班,少到10个人,多到30个人,幼儿老师都仅有一位。全班孩子的全部活动、技能、知识都是一个幼儿老师教。包全班孩子的生日、作品的大型发表会、运动会,全是这一位幼儿老师操办,井然有序,像模像样。


日本的整个社会对老师十分的尊敬和认同,家长从不会因孩子在幼稚园运动受伤而责怪老师,反倒因自己的孩子给老师添麻烦而致歉……


我们的邻国日本,在幼儿教育方式上早已平淡无奇或习以为常,在震撼的同时,也确确实实值得国人去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