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假如农村地都没人种了,谁先扛不住?答案:还是农民!

农村老人经常说一句话叫“家里有粮,心里不慌”,尤其是现在六七十岁的老人,虽然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但对于种地和收粮食还是有很高的积极性。他们经历了有钱买不到粮食的特殊时期,对粮食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到了现在,工业的发展速度远超农业,种地打粮食慢慢成了农民的副业。在农村,对有些农民来说,副业都不算副业了,由于价格低,干活类,干脆地也不种了。

在农民看来,最现实的一点就是如果真的把收粮,卖粮当做家庭的经济支柱,那是要赔钱的。但话说回来,真正有地不种的农民还是极少数的,很多农民不管是赔钱赚钱,都会按时按期的把家里的地给种上。而且即便是要卖粮食,农民一般也会留下少则几百斤,多则上千斤的粮食在家。既然是粮食不能当家庭经济的支柱了,农民为什么还要种,或者说,真按照有些农民说的,未来5年,假如农村地都没人种了,谁先扛不住?

这是个沉重的假设,毕竟上边也探讨过了,农民极少数会有地不种,所以下边我们就按照假设的情况探讨。就算是未来5年,农村的土地都没人种了,对农民来说,一开始是不必为口粮发愁的,毕竟家里还有上千斤的存粮,这组够一家人吃喝一年的用度了,有些粮食存的比较多的,可能两年,三年也够了。但这只是最理想的情况,是农民只把家里的粮食用来吃饭,而不考虑出售或者交换的情况。

可农民也需要和外边的市场对接,市场存在,需求就存在。随着粮食数量上的减少,物以稀为贵,缺少粮食的人肯定会愿意用更高的价格购买粮食。就拿现在的情况来论,大多数的资金都在城市,而非农村,在高价的驱使下,肯定会有农民愿意打开家里的粮仓,卖粮给出高价的人。这就会出现两个显而易见的情况,一个是粮食价格成倍往上翻,二是货币流入农民手里后,其他生活物资的价格也成倍上翻,甚至和粮食不相上下,可农民的购买能力并不强,这些资金很快就会消耗殆尽。

显而易见,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农民不会为粮食发愁,但绝对会为生活发愁,而且很可能会比现在的经济压力还要大,所以才会有人表示,未来5年,假如农村地都没人种了,谁先扛不住?答案:还是农民!好在这些年,农村的粮补没断过,而且随着确权的完成,更多的福利也在专家的研讨中,农民未来也将是一份光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