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的煩惱!為什麼古代商人地位最低,無外乎這三點原因

從今天的發展環境來看,從商已經變成一件非常平常乃至於可以沾沾自喜的事情了,因為從商若是做得好,所收穫的錢財往往是一般工薪族的好幾倍乃至幾十倍。但是,在古代中國,"商"都是作為末流的行業而為人所輕視的,統治者一般都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這究竟是為什麼?實際上無外乎三點原因:

1、儒家思想的束縛

在古代,封建統治者都是以儒家學說來統治人民的思想,儒家思想講究與人誠信、坦誠相待,而商人做生意難免會出現缺斤少兩,更有甚者會為了財富謀害別人的生命,這與儒家學說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對立,"無奸不商"更是揭露出商人的真面目,因此為了宣揚儒家寬厚、仁愛的思想,維護社會風氣,必須對奸詐的商人進行打壓,時間一長,商人的地位自然就非常低。

2、 封建社會是農耕文明

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我國古代固有的經濟基礎就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百姓只要下地從事農業生產,就不愁沒有飯吃。但是商業反而是建立在將已有的原料進行再加工從而獲利的基礎上的,所以農業是商業的基礎,商業也就不為統治者所重視了。

不僅如此,他們還要打壓商業活動的發展。因為,若是每個人都被商業活動的利益吸引而去從商,導致農業人口減少,那麼就會危及統治的根基。當時由於農業生產技術遠遠不如現在先進,生產出同樣的糧食需要的人手也要多得多,因此,確保足夠多的人從事農業生產便是統治者統治的重中之重了。

3、政治制度方面:

古代中國封建王朝在小農經濟的基礎上必然對應的政治制度就是封建專制和家天下,我覺得皇帝的想法不復雜,只要將農民和土地這兩方面的問題處理好,那麼統治就很穩定。而商人的經濟活動造成了人員流動和錢財貨幣流動,這些對於皇帝來說都是影響統治穩定的,所以當然,就要重農抑商了。

後來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且進入到新時代,一個國家的繁榮自然要靠經濟來帶動,需要商人來建設國家,因此在新世紀,商人的地位會越來越高,更多人想做生意當商人,更想掙非常多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