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再掀涨价潮!站上大基建新风口

据中国水泥网行情中心最新消息,近期多地区水泥价格又迎来一波上涨。15日起江苏连云港地区主要厂家通知上调各品种水泥价格20元/吨左右;盐城地区主要厂家高标水泥报价上涨20-30元/吨。14日起甘肃平凉、天水地区主要厂家针对袋装水泥出厂价格上调10-15元/吨。8-11日湖南怀化地区海螺、台泥等主要企业通知上调各品种水泥价格15-20元/吨。

水泥上涨的直接原因是疫情后各地复工复产加速,众多大项目宣布复工或者开工,提升了行业需求。比如周五引发市场反应的浙江万亿基建工程,此外安徽、江苏、新疆等也宣布了投资金额庞大的基建项目。

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在各地重大项目复工复产的带动下,部分水泥厂正在加班加点满负荷生产;浙江一些水泥厂(如南方水泥)的产能利用率已超过100%,达到110%;随着各地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水泥或迎来一波小阳春行情。

2019年,全国水泥累计产量约23.3亿吨,较2018年产量增加1.5亿吨,同口径增速6.1%,虽然未能超越2014年产量的高点,但一改2017年以来的需求颓势,大大超出市场在年初的预期。

水泥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产业,下游主要应用于地产、基建及农村建设。水泥行业的上游产业主要包括石灰石、泥灰岩、黏土等材料,石灰石等原材料占比在17%左右;燃料和动力是煤炭和电力,煤炭和电力占到了成本的55%左右,由于电力和原材料价格相对稳定。煤炭价格市场化,影响水泥的生产成本波动性大。

用水泥制成的砂浆或混凝土被广泛用于下游土木建筑、交通、水利、电力、石油、化工、国防等工程建设,成为建筑业,特别是钢混建筑的发展基础材料,被称为建筑业的粮食。

2016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收益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严禁新增产能,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联合重组及推行错峰限产等方式压减过剩产能。2020年1月,工信部在《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操作问答》指出,已停产两年或三年内累计生产不超过一年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生产线不能用于产能置换。

根据数字水泥网,行业自2016年以来每年表观新增熟料产能2000-3000万吨之间,如果考虑到等量或减量置换关停掉的有效产能,实际新增供给比这个更少;行业盈利扩张并没有带来新增供给的扩张,使得以往的供需循环逻辑被破坏;而行业新增供给被有效控制主要来自行业产能政策被严格执行。

一般而言,熟料经过粉磨站加工制造成水泥,虽然大多数企业在渠道方面保持直销与经销并存,但总体而言由于无法长周期库存的特征,水泥熟料的社会库存仅停留在中转库环节。目前水泥下游需求占比主要来自基建、地产和农村,比例大致为4:4:2,具体因区域和投资结构的不同而不同。

受沿海地区需求旺盛影响,2019年水泥熟料进口量达2274万吨,同比增长80%,平均到岸价格44美元/吨。全年水泥熟料出口量44万吨,同比下降71%,平均离岸价格24美元/吨。进出口相抵后净进口2230万吨。前50家水泥企业(集团)熟料产能占全国总产能76%,较上年略有提高。中国建材和安徽海螺水泥总产能分别为5亿吨和3亿吨,居世界第一和第三名。

通过钢铁、水泥、混凝土等施工上下游行业指标,交互验证工地目前真实的复工复产进展,并尝试通过部分指标领先滞后关系对未来的复工进程进行前瞻。指标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钢材和水泥作为重要的原材料,正常的供给是保障下游建筑行业正常施工生产的前提,但库存高企的情况会对生产和后期价格走势形成一定的制约。

随着全国大基建集中建设和爆发,后期水泥价格还将有望稳步上涨并创造一个新的利润制高点。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乐晴智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