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奶奶的管教方式火了,专治孩子不听话,棍棒养育有可取之处

“文/萌主妈咪(原创,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每次说到“熊孩子”,人们脑海里都会闪过一个词“溺爱”,家长将娃宠坏了,以至于他们好坏不分,喜欢无理取闹

“文明教育”盛行,“熊孩子”占比是越来越高,他们根本不理睬父母的碎碎念,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曾经被认为“教育不好孩子”的老人站了出来,她们表示,还是老办法最好使:不听话就打

不是所有“隔辈儿亲”都溺爱无下限,硬核奶奶手持棍棒,管教孙辈

最近,“硬核奶奶”系列视频突然火了,老人用实际行动告诉子女,娃就不能太宠,棍棒之下出孝子。

案例一:

孩子吃饭,一直是妈妈最头疼的问题,在成年人眼中,食物就是吃的东西,可在宝宝眼中却不一样,它既可以是食物,也可以是玩具。

为了让孩子乖乖坐下吃饭,妈妈是绞尽脑汁,啥招儿用上了,每次喂饭都把自己累得半死。

这位奶奶却不一样,她手拿“胳膊粗”的木棍,全程盯着孙女。

不肯吃饭?不存在的,小家伙连直视奶奶的勇气都没有,满脸恐惧,一个劲地往嘴里塞食物。只吃不玩,无数妈妈梦中的画面,就这么简简单单地被实现了。

网友:棍子明显比妈妈的嘴巴管用多了

案例二:

同样因为“硬核”走红的还有这位奶奶,正常情况下,

老人因为“隔辈儿亲,总会对孙子网开一面,可她不是这样,谁不听话就给谁“大嘴巴”吃

小孙子在地铁上哇哇大哭,声音超级大,吵得周围人纷纷皱眉

刚开始这位奶奶还耐着性子去劝,“不要哭了~”久劝无效后,脸色开始晴转阴,心里的火气压制不住了,手臂突然往天上一抬,作势要打

你还别说,这招比啥都管用,宝宝哭声戛然而止,尽管满脸的扭曲,但一个屁都不敢放。

其它旅客原本被闹得心烦意乱,可见到这一幕,突然有些想笑。

分析:“棍棒教育”的可取之处

从古至今,“棍棒式教育”就一直存在,

它用实际效果证实了其“高效性”。但从十几年前,社会舆论骤然转变,无数专家从各个层面对其进行抨击。

棍棒教育会亲子关系,留下心理阴影,让孩子自卑、敏感、懦弱等等仿佛一夜之间,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大家都成为了“文明人”,而“文明人”就得用文明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父母嘴皮子再溜,宝宝不听话就是不听话。问题原因很简单:父母没有威慑力,孩子不知道害怕。《人性的弱点》中早有介绍,任何违反本能的行为,都要建立在“强权”与“臣服”上。

家长让宝宝做他们不喜欢做的事情,就必须有阶级差做担保,而阶级差的

建立有两种方式。

一是孩子有自知之明——难度系数太高二是恐惧感——棍棒教育最简单

因此,棍棒教育只是一种简单的教育模式,用它来帮助孩子建立恐惧感,大家完全没有必要去刻意抵触。

​进行“棍棒教育”时,家长需要“三注意”

1)威慑为主,殴打为辅

家长要时刻记住一点,我们打孩子是为了让他们变得更好,而不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怒火。

真正的“棍棒教育”应该是威慑为主,殴打为辅,前面几次可以下手重一些,但到了中后期,完全可以采用“假动作”的方式代替直接接触。

巴掌一抬、眼睛一瞪、棍子一扬,不用真打,孩子自然胆怯。

2)控制力道,别真往死里打

至今记得小时候邻居家打孩子,那真是往死里打,拖把棍子都打断好几根。

说实话,倒也不能全怪那对父母暴脾气,毕竟孩子确实不怎么学好,又偷钱,又撒谎,还欺负其它小朋友,没少被老师叫家长。

但无论如何,还是要提醒大家,小孩子身体脆弱,经不住摧残,尤其是后脑、胸腹部、两颊等区域,都属于“禁区”,要么不出事儿,要么出大事儿。

3)萝卜加大棒,安抚必不可少

每次打完孩子之后,都得安抚一下,口头安慰、物质奖励

均可,借机还可以对其进行教育。

一味地溺爱与一味地打压,都属于病态教育,会让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各种尺度,需要家长自行把控。

需要注意的是,安抚必须放在事后,而且最好由另外一个人进行。

就是因为父母矫情,孩子才会变得矫情,80后90后从小就被打,不也没几个长歪吗?说明棍棒教育没太大问题,有问题的是人。

今日话题:宝爸宝妈们,你认可棍棒教育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看法

PS:本文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萌主妈咪育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