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底子焕发新活力 卢宅故里的前世今生

白墙黛瓦,幽幽巷深。每一处老街,都是一座城市文脉所在。这里不失传统,现代人与古建筑和谐依存,亦极具活力,充满着浓重的市井生活气息。

老宅既是一部沉默的家族史,藏风纳月,也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建筑史,巧夺天工。在东城,卢宅就以特有的古典气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素有“民间故宫”之称的卢宅,始建于1456年,经过多年经营,初步形成“三峰峙其南,两水环其北,前有蔬圃,后有甫田”的大型村庄。以肃雍堂为中心的住宅建筑群,有着严整的规划设计。从明景泰丙子(1456年)始建,最后到清康熙(1662-1722)年间全部完成,前后历时200多年。

卢宅由卢氏一族所建,卢氏历明清两代,一直是东阳望族,人文香火颇盛,共中过9名进士,29名举人,入选贡生119人。科举场上还出现过卢氏“一跃双龙”“祖孙父子兄弟科甲”的史迹。

正因为卢氏在江南士族中的显赫地位,卢宅大量的明清古建筑得以保留,有“北有故宫,南有卢宅”美誉。

作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卢宅见证了一个明清士大夫家族的荣辱兴衰,更是一部活生生的江南大村落数百年的发展史。无论是中国的文化史还是建筑史,卢宅都有其应有的地位。

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这里的不少建筑遭到破坏,特色文化也渐渐消失。2011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斥巨资,原址复原古村落卢宅逝去的历史风貌。经过数年发展,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卢宅老街也华丽变身,以全新面貌迎来了涅槃重生。

“卢宅故里”项目正式实施,将卢宅传承数百年历史的文化遗产与现代发展理念相结合,围绕卢宅古建筑群中的卢宅街、木雕巷、拱宸巷等多条街巷构成开放空间,将其打造成为结合古建、非遗、影视、美食、文创、客栈等多类型元素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街区,推动卢宅向融“文”“商”“旅”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发展。

赏非遗之韵、逛民间雅集、体验传统技艺……如今,在卢宅故里,已经集结了东阳土布、石雕、东阳道情、茶艺表演、锡艺体验、东阳酒等诸多非遗项目,涵盖了本地非遗美食、名土特产品、文化休闲、文创衍生品等多类型业态。

卢宅的保护与改造,其最终目的不仅是延续其历史风貌,而是通过保护和改造,让其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从而得到可持续的发展。除了合理利用卢宅的功能价值,更要探索其衍生价值、社会属性和使用价值。在结合卢宅自身特点的同时,配备满足街区使用功能的现代基础设施,提高卢宅的使用属性,促进其与城市发展的融合,为今人和后人服务,达到文化、经济、社会三方面效益一致,使其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可以看到,卢宅的改造与升级,是一个塑造传统文化向心力、成就区域核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卢宅故里提升了城市品位、增强了城市竞争力、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体验,也为东阳以文化盘活全市旅游资源,转文化优势为发展优势增添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