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发布守护一江碧水阶段性“成绩单”

4月23日下午,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守护好一江碧水”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我省全力守护一江碧水的阶段性“成绩单”。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长江岳阳段,殷切嘱托湖南“守护好一江碧水”。2年来,我省持续推进“一江一湖四水”系统联治,强力抓好长江经济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提升全省水环境质量。


“一江一湖四水”水质好转


监测显示,2019年,长江干流湖南段163公里水质总体为优,洞庭湖水质由2015年的V类改善为IV类,除总磷外,其他考评指标均达到Ⅲ类,总磷浓度为0.066毫克/升,比2017年下降9.6%。湘、资、沅、澧四水水质总体为优。湘江流域水质优良率(Ⅰ-Ⅲ类水质断面占比)为98.7%,资江、沅江和澧水流域水质优良率均为100%,其中沅江的Ⅰ-Ⅲ类水质断面,比2017年上升1.3个百分点,澧水干流17个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

水情是湖南最大的省情。2019年,全省60个“水十条”国家考核评价断面中,水质优良率91.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7%,比2017年上升3.4%。我省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排名全国第11位。345个省控考核评价断面中,水质优良率为95.4%,比2017年上升1.8个百分点。

保护好百姓“水缸”。2019年,全省29个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有28个达标,达标率为96.6%,比2017年提高3.5个百分点,全省132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7.7%,同比2017年提高2.1个百分点。


长江保护修复坚战持续推进


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我省以“一江一湖四水”为主战场,根治河湖沉疴,大力修复生态,守护好一江碧水。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岳阳作出重要指示后,省委全会审议出台了《关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决议》。

省委、省政府成立高规格的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等组织领导机构,建立省委、省政府领导督察整改联片包干制度。

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成效被纳入绩效考核,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逐渐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格督察问责,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落实生态环保主体责任。科学制定整改方案,持续保持督察整改高压态势。

目前,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我省的18个问题已销号15个,剩余3个将于2020年年底前全部整改到位;2019年披露的19个问题将在今年年底前整改到位18个,1个于2021年年底前完成。国家长江办交办的“锰三角”地区4个锰渣库渗漏液问题已全面完成整改3个,基本完成整改1个;习近平总书记武汉座谈会一周年回访报告指出的6个问题正在抓紧整改。

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76项任务完成整改64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的41项任务完成整改18项,全国人大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指出的22个问题与建议完成整改9个,省级环保督察反馈的611项整改任务已完成整改456项。

通过抓整改,长株潭“绿心”违规建设项目、衡阳大义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益阳石煤矿山环境污染、东安饮用水水源锑超标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长江码头违规装卸、侵蚀长江岸线、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违规养殖等一批直接威胁长江生态安全的问题均得到解决,有效防范化解了环境风险。

我省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不断提速,八大专项行动加快推进。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2018年、2019年分别完成1041个和1256个治理项目。

划定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将全省20.23%的国土面积纳入保护范围。完成省级“三线一单”成果编制,“量身定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助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185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任务累计完成超过70%。

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覆盖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启动我省长江经济带水质自动监测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