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是学生在教我做更好的公民


作者丨马鸣燕,普利西学校中学部创校老师,原北京四中国际校区课程开发中心主任,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

来源丨坐井观天EdWell、校长高参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的五十周年。我策划着如何给居家隔离的学生们一次有意义的地球日体验,想起了去年10月为学校博客写的一篇文章,简单翻译了一下,和大家分享。

今年我给自己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培养公民和社会责任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其实是学生在教我做更好的公民。这一切都始于“绿色梦想家”单元……

在七年级“绿色梦想家”单元中,每个学生都和中国的一个家庭结对。我们的学生扮演建筑师的角色,帮助这些家庭进行住房改造,让家更舒适,也更环保。

在他们开始项目的设计阶段之前,我们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学习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从最基本的层面开始,我们学习了电磁学和能量转换。

学生们用磁铁和线圈来尝试发电,然后,我们讨论了不同的发电方式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碳排放量。


有一节课,我让学生们分析家里的电费账单,计算他们的碳足迹。

研究过程中,一名学生感叹道:”住在旧金山的人,碳排放已经比别人少了!“ 他说,这是因为旧金山48%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

另一名学生找到了美国不同地区发电的碳排放指数,并做了一些计算:“我们旧金山同样发一度电,比加州的平均水平少产生60%的二氧化碳!”

“我想知道需要种多少棵树,才能吸收我们家产生的二氧化碳,”第三个学生大声说。我教了她如何使用美国国家环境局网站上的温室气体当量计算器。

那天最大的发现是这个:“旧金山电力局有一个SuperGreen项目,电费略贵一点,但是如果你升级的话,你家用的所有的电来自可再生资源,没有碳排放。”

第二天,两个学生告诉我,他们已经说服他们的父母升级到SuperGreen。

我校新教学楼的建筑师为学生讲解校区里有哪些环保的设计亮点

几个星期下来,我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的教学提高了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并激励他们采取行动。我正在一步步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孩子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直到几个学生问我,他们可否参加9月20日的全球气候游行

他们话音刚落,我就知道自己被逼到了舒适区之外:也许是因为我在中国长大,我对群体性事件和抗议游行的有效性始终持怀疑态度;带学生去人山人海的游行现场让我紧张;我也不喜欢课程计划被打乱。

学生们的热情打动了我——他们希望全世界都听到,他们将继承这个星球,他们的未来必须得到保护。

我们和每个想气候游行的孩子谈话,了解他们的动机和愿望,一番深思熟虑后,5名学生和2名教师出发前往旧金山的游行现场。七年级的其他学生则继续他们的常规课程,计算我们学校的用电量和碳足迹。

游行归来的学生们满腔热血,忍不住要采取更多行动。他们在班级讨论中提出,要发起倡议,采取行动让学生变得更加环保。

他们提出了各种想法:倡导全校师生承诺“每周三步行上学”,在学校每月“咖啡和粥”的家长活动中不再提供一次性杯子,以及说服学校将我们的用电也升级到SuperGreen。

之后一周,每天都至少都会有一个学生问我:“我们能用上课的时间来策划我们的绿色行动吗?”


学生们分享参加全球气候游行的感受

我意识到,我不再是那个教他们成为好公民的老师。是他们推着我,让我知行合一,用行动证明我教给他们的价值观,我也在践行。

那我还能给他们什么呢?也许可以给他们时间。

他们想要做的,可以说是一种比我所能计划的任何课程更真实、更切题的学习。虽然这一点我不愿意承认,

但我不得不放弃控制。那一周,我拿出了三节课来让他们策划绿色行动。

你可曾见过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在周五下午放学前的最后半小时里,合作撰写一份致校长信,有理有据地提出为何我们应该升级到SuperGreen?房间里是如此安静,他们的专注触手可及,多么美丽的景象。

那一刻,我知道,他们真的被内心的激情推动,而我支持他们的决定也是正确的。

我也可以给他们反馈。

想要说服学校领导升级成SuperGreen的学生们在信里写了许多道德层面的原因。我问他们,学校领导如果拒绝他们可能是为什么。

这让他们意识到成本可能会成为一个大的决定性因素,于是开始仔细计算学校的电费会增加多少,如何调整预算来支付。


和校长开完会以后,学生的感受是自己的想法受到了重视。我的感受是敬佩和谦卑。

学生的行为让我意识到,我对环保的关心停留在知识层面,而从未化为实践。他们和Greta Thunberg,还有很多抗议气候变化的青少年活动家一样,真正感受到了迫在眉睫的威胁。

因此,他们哪怕特意,哪怕额外花功夫,也要去抗议、倡导、改变自己的行为。

我心甘情愿地退居二线,让他们带领我,努力支持他们的行动,帮助他们更有成效。

诗人叶芝曾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我也许教了他们知识,但他们教我如何点燃我内心的火焰,并让它持续燃烧。

愿这段经历能勉励我继续我的教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