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刚又飒的张雨绮,还是难逃“花瓶”命运,国产女性为何越走越窄

2017年,管虎团队制作的《鬼吹灯之黄皮子坟》

不幸折戟。

去年,由同款班底制作出的《怒晴湘西》强势来袭,可惜最终仍难逃高开低走的结局。

好在今年的局势,终于被《龙岭迷窟》改写。

喜提超前点播大结局后,仍然稳坐豆瓣8.3的不错成绩。

并且成功挤掉靳东版的《精绝古城》,成为目前“鬼吹灯”系列中的最高分。

显而易见的是,无论是热度、口碑,《龙岭迷窟》都处于“盗墓”剧种的前列。

然而同样改编自顶级IP“鬼吹灯”系列的几部作品,为何唯独成就了《龙岭迷窟》?

缺失的女性视角


先来简单梳理一遍剧情。

午夜时分,陕西省古蓝县的龙岭山脉,村民们正奋力撬着一口棺材。

没错,这是《龙岭迷窟》第一集的开端。

开播不到三分钟,第一个高能画面就来了……

阴森悬疑的基调已经定下,紧接着就等主角闪亮晃荡出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王胖子”(姜超 饰)。

好久不见的姜超,从明朝的厨师李大嘴,“穿越”到上世纪80年代的摸金校尉王凯旋,可真是一点也不违和。

毕竟让书迷呼嚎已久的“王胖子”,在这版终于是个名符其实的胖子了。

姜超版的王胖子,不仅形象贴合原著,一举手一投足,也全是原著里的王胖子内味儿。

有了王胖子,怎么能少得了他的好基友搭档胡八一呢?

这不,旁边躺椅上蒲扇下掩着的,可不就是老胡(潘粤明 饰)么。

是的,“穿越”的不只有姜超,还有从《怒晴湘西》的陈玉楼,“转场”过来的潘粤明。

说潘粤明拥有一张剧抛脸,也算是不为过。

这回留长了头发、摘掉了眼睛、整个胖了一圈儿的潘粤明,演起有勇有谋、沉稳洒脱的胡八一,倒也是分外妥帖。

只露半张脸,半眯着眼睛的胡八一,看似不在状态,其实人家早把故事的引子人物(前面开棺时出现过的李春来)给看了个准儿。

李春来从古蓝县带来的一只绣花鞋,成功引起了胡八一和王胖子的兴趣。

于是他们找来了倒卖古董的行家“大金牙

”(佟磊饰),来给绣花鞋做鉴定。

一番商议之后,胡八一决定买下绣花鞋。

然而看起来老实巴交的李春来,又突然告诉胡八一,他那儿还有一箱宝贝等着他们收。

但其实,李春来是受到了反派马大胆的背后唆使。

绣花鞋不过是个幌子,马大胆的目的是要用“宝贝”吸引买主跟李春来走,方便自己“一鱼多吃”。

不知情的三人,还以为自己遇到了什么捡宝贝的机会,就这么跟着李春来去到了古蓝县。

到了目的地,经陈瞎子提醒才识破诡计的胡八一,匆忙之间带着王胖子和大金牙开始了逃命之旅。

就这样他们来到了龙岭迷窟,随后开启了一系列下墓探险的旅程。

不可否认,《龙岭迷窟》作为一部IP改编剧来说,在对角色的选择、还原原著和剧作质感方面,确实做得比较优秀。

在一众盗墓改编剧中,《龙岭迷窟》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可以说胜在一个字——

人物像、剧情像,整体看上去确实像是那么回事儿。

无论是潘粤明饰演的心思缜密、痞气与沧桑兼具的胡八一;

姜超扮演的嘴够碎,但是人也足够仗义的“王胖子”;

还是佟磊版的爱忽悠人的贫嘴“大金牙”,的确都有模有样;

而且除了主角们的合贴对路,配角们的选择也堪称是神仙选角。

王奎荣版的陈瞎子有着行走江湖的老辣;

高伟光再次出演“白月光”鹧鸪哨,自然是熟门熟路;

还有周晓鸥饰演的土匪王马大胆;

以及高雄出演的仙风道骨的了尘,无一不收获观众好评。

从左至右:陈瞎子、鹧鸪哨、马大胆、了尘

包括剧里无处不在的京片子。

对80年代城乡风貌的还原。


对黄土高原的实地呈现,都可圈可点。


但是发现了吗?

这部散发着浓烈的悬疑、荷尔蒙感的作品,在对女性视角的呈现上,着墨甚少。

同为“黄金三人组”的潘粤明、姜超有人夸,配角老戏骨有人夸,甚至连陕西戏份的农民群演,都有不少人在称赞。

但唯独,网友们对饰演shirley杨的张雨绮,提及甚少。

是张雨绮演得不好吗?不见得。

从形象气质上来讲,张雨绮的外形和受西式文化影响、豪爽大方的shirley杨,还是比较相称的。

但这个人物,最终却没能出彩。

戏份少确实是一方面,但角色性格不够突出,陪衬、工具感过重,未尝不是她受到“冷落”的主要原因。

可若单说是张雨绮的shirley杨遇冷,似乎又不那么正确。

如果你翻遍演员表,就会发现,除了跑龙套的女性角色,张雨绮饰演的shirley杨算得上是《龙岭迷窟》中“一枝独秀”式的存在。

因为除了她,剧里压根儿再没什么其他的女性角色可言。

大男主VS大女主


不止是《龙岭迷窟》,悉数其他和盗墓题材相关的影视作品。

无论是《寻龙诀》《精古绝城》《怒晴湘西》里的shirley杨、红姑娘;

《精绝古城》里的shirley杨

还是《盗墓笔记》系列中的女性角色,几乎受到的“待遇”,都和张雨绮版的shirley杨大同小异。

《盗墓笔记》里的阿宁

当然,不仅是火热的盗墓剧里,最受瞩目的才会是男性。

看看最近几年其他主打悬疑风的爆款网剧,《无心法师》《河神》《白夜追凶》《无证之罪》……清一色都是绝对的大男主剧。

《白夜追凶》

被忽视的女性视角,几乎成了这些悬疑系列的标配。

而那些拥有绝对女性视角的大女主剧,又都在拍些什么呢?

从《甄嬛传》算起,国内古装大女主剧开始层出不穷。

然而,它们大多所聚焦的题材,不是宫斗便是宅斗,再不然就是修仙。

比如,有《陆贞传奇》《武媚娘传奇》《芈月传》《如懿传》般,执着于在深宫中厮杀的戏码。

《武媚娘传奇》

也有似《那年花开月正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样,囹圄于家宅之争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当然还有像《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扶摇》一样,醉心于玄幻修仙的。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这些大女主剧里的女性角色,不是寄托于臆想中的争斗,就是一些萦绕于梦幻泡沫里的戏说。

纵观市面上常见的男主剧,男性往往可以骁勇善战,独当一面。

而女性即便是聪颖机敏,一般所处的地位,也只是像负责推动剧情的工具角色一样;

又或是干脆直接弱化成傻白甜,来衬托男性的英明神武。

那么在所谓的大女主剧中,这种局面得到改善了吗?

很可惜,并没有。

在“权倾一世”的大女主剧中,我们的大女主们看似总是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奋斗。

最终一个个功成名就、风风光光地走上了人生巅峰,好像一副很励志的样子。

《芈月传》

但其实,围绕在女主身边的无数男性角色,早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已经为她们铺好了路,或者是在暗处悄咪咪地做了波最强辅助。

以至于,说好的独立自主,最终却还是逃不开某某某神助攻般的“成全”。

比如前两年热播的《我的前半生》,观众本以为好不容易有部愿意以女性视角为切入点的现实剧。

结果呢?试问若是离开了“养成系系主任”的贺涵,和“保姆班班长”的唐晶,罗子君还有何魅力可言?

《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

说到底,张口闭口皆是独立自强的“大女主”们,不过是一个个包装精致的“伪装者”罢了。

国产女性无需公式


可我们难道一贯如此吗?

当然不是。

就拿那部1998年开播的TVB警匪剧《陀枪师姐》来说。

女主角朱素娥与罗子君有着类似的处境。

两人同样遭遇丈夫出轨,后被迫选择离婚;而在离婚前两人也同样是一直不懂得做家务、依赖丈夫。

但是与处处都需要人搭救的罗子君不同,朱素娥离开丈夫之后,在同事的一番鼓励下,很快便选择专心在警队打磨自己的专业水准。

《陀枪师姐》里的朱素娥

一次次的艰苦训练,娥姐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

而她在认清了丈夫的真面目之后,也学会了对丈夫的再一次试图欺骗,果断决绝地说No。

还有同剧中的女警陈三元。

编剧借她之口说出了好几段,在现在看来堪称“先锋”的台词。


当然,先锋的不止是剧中的女性人物,还有这部剧的片头曲《女人本色》,也早已表明了剧作的态度。

《陀枪师姐》片头

好一句“不需公式,人自有本身真我意识”。

事实上,不光是港剧具有独立自主的女性意识。

早期的内地剧也很懂得在刑侦警匪剧里,呈现优秀的女性角色。

比如这部2001年播出的《重案六组》

作为警队里的中坚力量,季洁机智干练、成熟稳重,心地善良又嫉恶如仇。

《重案六组》里的季洁

虽然这些品质好像shirley杨也都具备,但是季洁却显得更加有血有肉、立体多面。

《重案六组》是怎么呈现季洁这个人物的呢?开头两集,人物就立住了。

首先是专业性强。

在侦破八女被杀案时,季洁充分运用了自己的观察力,通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办案手法,成功抓捕了罪犯。

其次是机智。

同事大曾奉劝季洁,多抽时间回归家庭“相夫教子”。

季洁并没有正面反驳,而是“将计就计”说自己准备转成内勤。

结果大曾立马急了,自己就把季洁的“拒词”给主动交代得一清二楚。

最后还有季洁身上的人情味儿。

面对新来的两个大学生犯了错,季洁虽然嘴上不饶人,但是真到了要向上级汇报情况的时候,季洁却选择一力承担。

另一方面,编剧显然也无意塑造一个虚假、完美的人物形象。

他让季洁遭遇了未婚夫的出轨,其出轨对象还恰恰是那个自己处处维护,可对方却处处都在指责自己的妹妹。

身为一名优秀的女警,季洁是强悍的。

可作为一个人,一个真实的女人,她必然也会有属于自己的心痛时刻。

越走越窄的国产剧


不仅是《重案六组》,国产剧早年间以女性视角来描摹犯罪悬疑剧的不在少数。

像是孙俪的成名作《玉观音》,肖雄、奚美娟主演的《黑金》等。

《黑金》

这些剧,都很擅长通过女性视角,来呈现正与邪的较量。

在孙俪饰演的缉毒刑警安心,和肖雄、奚美娟分饰的反贪局局长肖枫、与贪污犯藤岭身上,可以看见介于黑白灰之间的复杂人性。

《玉观音》

那时的女主剧,还有和男主剧分庭抗礼的水平。

但不知从何时开始,女主剧反而越走越窄了。

虽然名号听起来越叫越大,可所谓的大女主剧,格局却显现得越来越小。

在这些剧中的许多女性角色,主要任务就是负责谈恋爱。

如果在恋爱之余顺带还能再晋级打怪、升职修仙,那么自然就可以为角色,打上一张坚强独立的大女主标签。

《花千骨》

而若是到了一部以男性视角为主的类型剧里,情况就发生变化了。

明明男性角色可以挥斥方遒、丰富多元。

可同一部剧里的女性角色,却往往要受各种世俗对女性的成见、刻板印象所困。

要么只能主打言情,要么就干脆省略。

这是时代的“水逆”,还是历史的倒退?

再说回古墓冒险题材。

同样是下墓探险,将近20年前的《古墓丽影》,就可以让女性做主角,展现她们又帅又飒的一面。

《古墓丽影》

可我们的女性角色,不知何时才能不用再屈居于不甚显眼的一角,做不是花瓶的“花瓶”?

也许是从不再刻意区分男频、女频的创作思路开始。

也许是从停止套路化复制成功的爽剧开始。

又或者当男性在所谓的大女主剧里,不再为女主鞍前马后地充当护花使者的角色。

当女性在所谓的热血男主剧中,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透明人。

属于国产剧的春天,也许就真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