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有温度的笔记,做有人味儿的阅读

你喜欢书写的感觉吗?

你有没有在读一本书的时候仿佛是老友,相见恨晚?

如果你有,或许这本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可能会帮你开启新的大门;如果你没有,那么它就像是你的启蒙老师一样,教你如何与其他有着独特思想的“新朋友”相识相知,相处,让你成为拥有更多有益朋友的人,并学着如何让这些有益的朋友,能在你需要的关键时刻帮助到你。

在日常的生活中,有人用物件记录生活,有人用相片记录的生活,而奥野宣之告诉我们,用“老套”的读书笔记记录生活和学习,却别有一番滋味。

记录生活不过只是读书笔记的副产品,更重要的是通过读书笔记,留下那些有温度、有思想、有力量的“朋友们”

通读这本书,即使不看作者介绍,你也会有一种“奥野宣之真是个有趣的人”这样的想法。

这本《如何有效的阅读一本书》其实也是“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普及最广的一本基础阅读启蒙读物。

不仅仅是需要阅读的成年人,即便是小学生,如果能够按照本书中介绍的方法实践,对提高作文和阅读都大有益处。

可以说,这是阅读的时代中,拿起有效阅读的一块敲门砖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从如何选书、购书、读书,到如何活用书中的知识,总结了你该如何跟一本书结缘,如何让一本书真正有用的地方留存而不是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失;如何通过笔记管理读书生活、完成有效购书、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以及通过重读笔记提高自我。

你一定有过这种经历:网盘里,放着你从各种渠道分享而来的各种资料,当你保存它的当下,觉得一定要找个时间把资料仔细的学习一下,但最终,这许多份资料也仅仅是看起来很有用,至于阅读,哪怕是了解,都变成了遥遥无期。

假如你如果活用了奥野宣之的笔记法,就会发现,这种简单的信息集合的笔记方式,不仅限于书籍,对于这种资料的整理和利用也很有用。

一、通过笔记管理阅读生活

在我看来,开始阅读生活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了坚持下去找到自己喜欢的本子和顺手的各种工具笔。(这个有趣的作者专门开辟了一章来介绍这些可爱顺手的文具哦!)准备好之后,就可以你的笔记生活啦。

说起读书笔记,一般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把所有知识都记录在本子上。

但奥野宣之告诉你:并不仅仅如此。

作为一个读书伴侣,首先的作用就是大家都常见认同的记录自己的随想笔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随笔,日记。

今日发生的趣闻或者有趣的交谈,都是随笔的范畴内。这些看上去琐碎无比的碎碎念,会成为你日后写作强有力的素材积累哦,可别小看。

其次为了更好的持续阅读,你需要将你随时看到的、听到的感兴趣的书,记录下来,成为你的专属购书清单。让你不必再遇到图书打折的时候,为了凑折扣,而绞尽脑汁。轻松将你感兴趣的书纳入书架。

还有就是收录报纸杂志的有效信息,不是你的不能剪?没关系,数码的时代,用一张照片代替,既方便又快捷。

最后就是我们常讲的读书笔记把灵感记录在纸上,不在转瞬即逝

简而言之,要把它变成一本“什么都可以写”的笔记本。当然了,为了坚持下去,写的形式可以随自己心意而定,让他变成一本多元一体化的信息收集本。

二、便利的购书是持续阅读习惯的保证

有人味有温度的阅读和记录是读书最好的体验,那么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书,探索自己新的阅读G点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购书。

奥野宣之告诉我们:购书,就应该选择自己真正想要读,应该读的书

这个时候,前面我们做的购书清单就能够派上用场。你可以选择去实体店提高对购书清单中各个书籍的了解,也可以从其他介绍的渠道去做更多的了解,再回到网络上来购买你觉得值得的书籍。而那些被你一而再再而三清除掉或是替换掉的书名,就说明并非符合这个前提,几次简单的整理过后,你的书单会越来越顺畅。

三、如何将书中的价值转化为自己的财富

当我们决心要做一件事,最重要的是坚持和找到坚持下去的动力

作者奥野宣之在所有方法介绍之前,首先强调了读书效率的重要性,如果只是泛泛读书,过目即忘,即便速度有了,也无法改变没有吸收任何有益知识的事实,阅读速度就像是面子,读给虚荣心看的,是好看的数据表,但收获是自己的,即便展示也只是一小部分,至于那些更多的感受,会随着时间慢慢渗透骨子里,带入你的语气、习惯、生活,成为你真正的一部分。我想这也是有效阅读的意义所在。

有了效率之后,就要寻求能够长久保持效率的方式。

记笔记这种听起来无比“老套”的方式,就是书中推荐的方法。书中提及的各种笔记的方式其实绝大部分人都一定用过,并且会发出原来我也这样做过的感叹。

比如在书中听起来最特别的“葱鲔(wěi)火锅式读书笔记”其实就是摘抄和评论交叉记录的方式;再比如关于摘抄的方式:抄写,剪报和复印,都是平时我们会用到的收集资料的方法,并不陌生,也不难操作。但是少有人能够做到奥野宣之这样,将笔记做到极致。

在奥野宣之的笔记中,你可以找到你偶然一撇就有想要读的那本书,你也可以找到好久之前就心心念念的那句说出你心声的话,也能够查找到这句话来自何本书的哪一个章节,哪怕是凭借你模糊的记忆,也可以找到你想要重读的那本工具书。还可以根据笔记,整理和清理你庞大的书架,让你判断哪本书是无法舍弃的心头肉,哪本书是可以流通到市场的二手书籍。

可以说,如果按照奥野宣之的方法记笔记,那么这本笔记是

带有温度的笔记,有所有你曾经记录的生活。

四、做笔记是为了做更好的“我”

奥野宣之在本书中一再强调了书写对于知识获取的重要性,我很赞同。

其实书写的同时也是思考的过程,理解的过程,将别人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思想的过程。

想要能输出,必然要先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才能够输出。

比如你读完一本书,感觉获取的知识意犹未尽,似懂非懂的时候,可以采用主题阅读法

古人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本相同主题书的阅读方法,就像是请三个性格不同的朋友,一起帮你解决同一件事情,你会从思想的互相交汇处获得成长,至于答案,那也许只是一个附属品。古人讲“三”并不是特指只有三个,是泛指有很多,那么书籍也一样,有些时候,看起来毫不相干的几本书,在某个特定的场合就能够激起思想的火花,这种积攒的喷涌而出,像是火山爆发一样,让你能够迅速升级,打通任督二脉。

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奥野宣之的一个观点“把书堆成山,读书不再难”

书堆成山是每个在读书的人常有意无意会做的事情。先不讲有何意义,只提书堆成山,就已经有一股浓浓的书香味要飘出来了,这是一种会上瘾的feel,至少对于我,我很喜欢这种看起来很乱,但却可以随时随地找到需要的那本书的感觉。

就像是上学的时候,我总喜欢把卷子和各科书籍都放在桌子上,有时候,桌子放不下,还要放在床上才舒服,哪怕是休息躺着,也能随手复习功课和习题,那种感觉像是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极为享受。

但当时,我老妈却不这样认为,每一次,都要帮我把所有东西都整理的干干净净,美其名曰“整洁”。而对于我来讲,这却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因为当我想要找到需要的资料时,一定是急死也找不到的。

直到现在,我即便是不将读书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输出,也会很喜欢坐在被书本环绕的世界里。同时,我也非常赞同奥野宣之的说法:

家里就应个每一个角落都有放书的地方,每个地方,都有读书的氛围。这对于一个书籍爱好者来讲,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

读完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我特别按照书中的方法整理实践了一下,发现其实笔记的整理方法与手账虽有不同,但异曲同工。

其实,可以把读书笔记做成简单版的手账,只要利于坚持,符合自己的审美即可,形式可以变化,这样不但更有成就感,又能有动力坚持,习惯成自然。

设想一下,当你像本书作者一样,积攒了十几本读书笔记的时候,这就像是自己成长的轨迹,包括上面的字迹,或许从稚嫩青涩到成熟稳定,看笔记的封皮,可以看到自己审美的变化,看笔记的内容,可以看到自己对书籍的认识和成长。

想起木心的一句话,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这种慢生活和慢记录,一定也会在这个快捷的时代散发出独有的沉香。

文字和书画,这些需要时间去积淀的表达方式,都会带有那一时刻的温度,让你回忆起来,依旧能够寻找到当时的感觉。

酒是陈的香。

当新朋友变成老朋友,笔记就是和你一起,喝下午茶时聊天的友人,那时记录的感受历历在目,所有的陪伴,都温暖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