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唤醒术”

一位学生突然提了一个问题:“老师,小说中儿童视角有什么作用?”

儿童的眼睛是最单纯的。

要知道,对小说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有第三人称为主的全知视角和第一人称为主的有限视角。全知视角的叙述者可以洞悉小说中的一切,小说中的人物、故事、场景全在他的把控之中,他全知全能,随时可以对小说中的一切加以评价。而有限视角的叙述者,能够给人一种亲历者的感觉,增加故事的真实性。这些,之前进行小说训练时是学过的。

而今,突如其来的一个儿童视角,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我顿了一下,然后问他有没学过以儿童视角叙述的小说。

有啊,《我的叔叔于勒》。

那“我”是谁?

“我”是父母的儿子,又是于勒的侄子。

那以“我”的视角来写有什么好处?

以前学过了“我”的作用,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借助“我”更真实地展现人物的形象特点,便于抒发情感。

是的,可是这里的“我”是儿童,又有什么作用?

“我”知道父母的难处,体会父母的处境,又同情叔叔的处境。借助“我”纯真的想法,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父母的艰辛叔叔的苦难,表达了对人生辛酸生活的怜惜和悲悯。

是的,这是小说的主旨所在呢!儿童是单纯的,为复杂的现实人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审视和观察角度,能够更深沉更深入地引导我们思考小说的主题,表达对人性的同情、悲悯与无奈以及对人性的期待与信心。

儿童的眼睛是最纯正的。

那还有学过其他的儿童视角的文章?

有啊,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的一个充满童趣的儿童,看到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还听到了传奇故事。

是的,“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以前都是要背诵的。

以儿童的视角叙述,让叙述显得活泼动人,充满情趣。

儿童是充满情趣的。

有没有看过《孔乙已》?

有的,“我”是一个年纪小、阅历浅、不谙世事的人,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同时,见证了孔乙已悲惨的遭遇。“我”看到了他喝酒时阔绰的“排”出九文大钱的动作,又看到了他穷困的地“摸”出几文钱的动作,真实地写出他的可怜的一生。

儿童的眼睛是最真实的。

那么,总结一下,儿童视角的叙述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其一,儿童质朴无华,更能忠实地反映社会现实。

其二,儿童总是快乐的,有利于欢快的叙述,使小说洋溢着轻松而欢娱的色调。

其三,儿童是单纯的,为复杂的现实人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审视和观察角度,能够更深沉更深入地引入小说主题,表达对人性的同情、悲悯与无奈以及对人性的期待与信心。

问题的答案是他自己得出来的,老师只不过是引导他,唤醒他罢了。

有人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我表示赞同。

教育在于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