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连康熙皇帝都佩服的宋代帝王,凭什么?

最好的世道是天下无事。


热播剧《清平乐》里的仁宗皇帝赵祯,用仁义和谦让创造了一个时代。


赵祯被后人称为宋仁宗,仁,占据了他生命的主体。大到国家事务,小到个人喜好,都透着高尚的仁性。宗仁的仁义,自始自终的,发自内心,从亲人,到嫔妃,从大臣,到百姓。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在中国历史里,值得大书特书。


仁义,在中国古代帝王里,是一面很高的荣誉与旗帜。它可以凝聚人心,士气,可以得到想要的天下和达到任何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电视剧《清平乐》,从方方面面,把这个仁义的皇帝和他主导之下的帝国的朝代,精彩地演绎了出来。《清平乐》里,宋仁宗是一个和稀泥的主,看起来平庸,又没什么存在感。大臣们都能够把吐沫湦子吵到他脸上,也不用提心性命,这真是仁到家了。



一、忍气吞声,受尽委屈的皇帝


仁宗是个可怜的小皇帝。自小,便背负了皇家的命运,不能够做自己。连个亲生的娘,都不能够亲近。


宋朝帝王之家文弱,宋真宗的儿子不少,但仁宗之前的五个男孩儿,都夭折了,到了仁宗这里,自然是珍贵之极,一生下来,便被没生孩子的刘皇后抱了去养。亲生母亲人轻言微,母子不能相守,也不敢表露。所幸,养母刘太后拿了真心对他。毕竟,整个大宋,都指望着这位小皇帝长大。他被寄予了太多太多的希望了。刘太后在生活上的照料与学业上的教导,一刻也没有停过。中华文化里,很重要的一点儿就是这个期望。从来,是把目标看得大于一切。



当赵祯知道了亲娘的事情以后,也有过不满,愤怒,孩子气,他聚集了太多太多的怒气与问罪的理由,但又很好地,自我消化掉了情感里阴暗与不满,在周围的教化里,边成长,边疗伤,边渴望,边自愈。


宴殊告诉他,忍,要换成仁,他便在心里,种下了仁的种子。从忍到仁,境界无限地扩大了。一个小我与一个大我的世界观,在小小皇帝的心里,装下了。


仁宗,很好地保留了内心里大部分的爱,再加上性情温吞与优柔,从未将事情做绝,将人伦隔断,从小接受大格局,高格调的教育,从一个帝王的角度出发,考虑时事,国家事务以及家庭事务。养母垂帘听政十几年,他仁让,从不违逆母亲。一个仁爱的皇帝,便这样被造出来。


即使是知道了刘太后的所作所为,危及了生母,但还是忍了常人所不能忍。这对于一个血气方刚的十几岁少年来说,相当了得。责任,与天生所背负的命运,令他,走往了更开阔之处,他把个人的情感,压制在内心里,压制在国家的责任里。这对一个小孩子 来说,相当了不起。



这么一个仁义皇帝,他的内心里,对生母,只有未能承欢与尽孝的遗憾。亲娘,虽无缘亲近,却在心底里揣摩,母亲希望他将来怎样,他便怎么去做。


养母虽无血缘关系,对他也有养育与栽培之恩。他感念她的养育和教导。


作为一个万万人之上的皇帝,能处处克制自己的自私和欲望,从国家大处要求自己,相当了不起。



二、谦谦一君子


赵祯的仁,体现在生活里的各个方面。刘太后几十年,跟他共同处理国事。他不介意。

亲生母亲之死,有可能是养母所致,他也选择挺养母。这在任何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都难以做到。换成其他人,早杀伐处理一群人了。


他的内心里,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几乎成了一种自律与习惯,仁宗这种习惯,令他成为了宋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所以,在自己喜欢的姑娘和母亲选定的皇后那里,他又一次顺从了母亲。天知道,他的内心里,经历了怎样的挣扎,或许,这个少年的爱情,在性格的影响之下,会表达的格外美好。一定是仁到极致的爱情。


母子有些罅隙,但他对于权利,没有过多的欲望,只要处事不乱,国事无错,养母也好,他自己也好,也都能够过去。刘太后,对儿子的爱,相当矛盾,一方面,觊觎权利,另一方面,也嫉妒亲情,她在事情上主导儿子,要他顺从,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依存与安全感的建立。她不是生母,她便更敏感。只要儿子依她,说明,儿子还是爱她,在意她的。有点儿老小孩儿的意思。


仁宗还是真的心里敬她,爱她。该顺从的顺从,不该顺从的,也顺从。仁宗大的指导原则,完全在于内心里那个仁字。


即便到了自己的幸福,也在仁爱与为国为家的基础之上,全盘以和为主。以大事为主。前期养母刘太后作主,他依了。皇后失德,又无子嗣,被废为尼。仁宗终于是有机会,找合意的姑娘。



群臣意见,他喜欢的姑娘,不适合皇后这位置,他便为着江山着想,为着后宫着想,为着姑娘的幸福着想,分毫不伤,放人出宫,并嘱咐了下人,一定要找到喜欢他的人,疼她,爱她,要她幸福。


这般的君子所为,实在少见。


对待新娶的皇后,虽然有了误会,但消除了误解,又慢慢地培养感情,并不急于拿皇威和欲望做借口,跟她嘿咻。一个皇帝,还找爱情的感觉,又小心翼翼,把自己的姿态放低,要她心甘情愿。很多人因了仁宗的这个所为,气得弃剧,实在看不下去了,十四集结束,还只是牵了一下小手。换成现代人,孩子恐怕都生下来了。无论仁宗当时,还是现代,像他这般的君子,都太缺乏了。



不由想起那个纵横国际内外的法律界高管,性侵十四岁的“养女”。这德行,遇到仁宗,恐怕,阎王要立时三刻拉他下十八层地狱,不得轮回。


三、善待群臣百姓,求仁得仁


朝堂之上,大臣们,都吵到他头上来了,他也不急不恼,楞是能够在优柔寡断里,工作到下班点儿。争论得都瞌睡了,也不忍心打断。反正,大家都挺为国尽忠进言的,不能打击了积极性。

口渴了,看到茶水打瞌睡,也不忍说,怕那茶水因此而受罚。


半夜肚子饿了,想吃点儿宵夜,转念一想,怕内侍们形成习惯,以后夜夜准备,不吃又浪费,硬是自己饿着自己一晚。不得不说,这般好的性子,在皇帝里,他属第二,没有属第一的。事事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与换位思考,怕自己的行为给百姓和国家带来负面的示范和影响。他不但是好皇帝,还是难得的君子。



仁宗在历史里沉寂了一千多年,终于,在现代社会里,在帅哥王凯的演绎里,再次发出光彩。

所以,当朝的人们,被贬,并没有多大的意见,甚至以此为荣,比如范仲淹,喝着友人的离别酒,高歌一曲,或骑驴,或乘舟,开开心心地来来回回。


他们相信国家不会出问题,皇帝仁义谦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有生存的空间,大臣们就如春夏秋冬的轮换,政治上运转正常,太平盛世,不打仗,便是好光景。


仁宗的仁爱,如同太阳般地,普照在大宋子民的心中,于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民生活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昌盛。


这个十三岁便做了皇帝的仁宗,虽然一生没有特别有名的功绩,但他的仁义和谦让,却令大宋,达到了与唐朝齐名的鼎盛时期,史称唐宋。


仁宗一生仁爱的根源,在于自身,有力量与坚守的责任,有自律与自解的能力,有看淡自我与换位思考的思维,他这一生,真乃仁爱万民,被万民仁爱。


这样的人生,不光尽了责任,也是安享和愉悦的。



看《清平乐》,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静等凯凯王出来,听他亲和温柔的话语,看他笑意浅藏的面容,感受那份帅气与成熟的魅力。嗯,在如画的背景里,又添这一抹难得的亮丽,感受一们皇帝如普通人的仁德与善意,这是难得的舒服与享受。


也许你还想看:

看过《清平乐》这部古装剧,你可以装文化人了

千万别做余欢水,失了真心,在谎言和伪装里过活

《绿皮书》,一部关于自我和友情的好电影

《暮光之城》,一部奇幻的爱情启蒙电影

《安家》里的爱情,想把我唱给你听

(图片来自网络)关注“冷暖时光”,从女人视角看世界,共同探讨更多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