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动症患儿就诊率仅一成,且仅有三分之一接受了正规治疗

当前,我国公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疾病的认知尚显不足,多动症患儿就诊率仅有10%。25日,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心理卫生科研与培训合作中心等12家组织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关爱周暨青少年心理健康校园行”项目正式启动。未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领域的医生将前往全国范围内260所学校,指导老师和家长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进行初筛、诊断和治疗。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本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关爱周的主题为“医教结合、科学诊疗”,旨在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疾病认知水平,深化创新诊疗模式,倡导疾病科学诊断和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俗称多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和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据统计,中国儿童青少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率为6.26%,约2300万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常见于学龄期儿童,但有70%患儿的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30%-50%更会持续到成年期。在我国,公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疾病认知不足,就诊率仅有10%,且仅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接受了正规治疗。

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心理卫生科研与培训合作中心主任柯晓燕教授说:“由于疾病意识欠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表现的症状经常被家长误认为是调皮或者好动。老师、家长和医生之间的沟通不足,也会导致这个问题被进一步忽略。”

“为响应‘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我们将全面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校园行活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党委书记、理事长郭美荐介绍,“通过这一行动,我们致力于通过搭建政府、医院、学校、媒体、科研机构和社会力量联动机制,改善社会环境,为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此次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关爱周同步启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校园行”活动,创新地搭建了医生、教师、家长三方沟通平台,进一步深化“医教结合”模式。在全国各地小学陆续开学后,“青少年心理健康校园行”活动将邀请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领域的医生前往全国范围内260所学校开展专题讲座,普及疾病知识,指导老师和家长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进行初步的筛查、诊断和后续治疗。

目前,新冠疫情给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家庭的就诊和治疗带来了更多困难和挑战。本届关爱周期间,63位该领域的权威专家将在微医平台为公众提供免费在线咨询;在公众教育方面,系列公众互动活动也在新浪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启动,通过公益视频挑战赛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认知水平。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欢

流程编辑:tf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