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会改变以后的市场

从卫生纸短缺到电脑芯片,冠状病毒大流行暴露了高度全球化供应链中的许多薄弱环节,使货物能够在世界各地流动。

现在,许多公司正在对他们的模式进行长时间、艰苦的审视,看看现状是否仍然有效。如果冠状病毒破坏了供应链,你如何修复它?什么是应该改变的,哪些是不应该改变的?

供应链中有三个部分受到质疑:离岸外包、即时库存和多样化--而每一家依赖制造业的公司都很可能在研究这些因素。

冠状病毒不会改变的:离岸

从服装到电子产品等等,美国的东西通常来自遥远的地方,通常来自中国,也就是新冠状病毒的发源地。对许多公司来说,这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如果在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地区生产,许多商品将非常昂贵。1979年,中国采取了开放政策,允许外国公司进入其庞大而廉价的劳动力市场,使得商品比以前便宜得多。


总部位于台湾的富士康(Foxconn)最著名的是iphone的组装商,在中国大陆有许多工厂,比如深圳的这家工厂。但展望未来,企业将不得不使供应链多样化,以确保如果一个国家离线,它们仍能正常运转

“任何劳动密集型的东西--鞋类、服装、电子产品组装--都搬到了中国。

离岸交易的交换时间是提前期。一个在中国生产的小部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驶向西方,除非你把它放到飞机上,这会消耗大量的成本节约。对许多公司来说,这意味着要做好预测,以确保他们不会制造太多的产品或太少的产品,这并不容易。

在大流行期间,国际贸易的关键方面是政治。它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商业。

“准时”模式出现了裂痕

公司不只是从遥远的地方买东西,而是购买尽可能少的东西--管理精益的库存,并且只在需要的时候购买。

这被称为“准时”的库存模型,就像在远距离购买时提前几个月预测一样,公司已经非常擅长创建能让它们高效运行的模型。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它很脆弱:如果出了问题,公司将陷入困境。

因此,当冠状病毒袭击时,一些公司和消费者遇到了供应问题。

但是,如果一家公司在这种模式下运作,他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西格尔说:“在很大程度上,[准时]不会为100年的危机重新设计。”“几乎不可能为每100年发生一次的事情做计划。”

这听起来像是一场赌博,但对许多公司来说,改变整个模式是毫无意义的。正如麻省理工学院运输和物流中心主任约西·谢菲告诉雅虎金融公司,“准时”的优势太多了,超出了成本。有更多的速度和灵活性,但也更高的质量。

例如,当一条汽车生产线遇到零件问题时,你会有一堆零件,然后换一个新零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停止排队,找出出了什么问题,并解决它,”谢菲说。“低库存有助于人们找出问题所在。”

然而,对于一些东西,我们可能会看到库存管理方面的重大变化。这一大流行病表明,在全球紧急情况下,通风器和个人防护设备等产品的重要战略储备根本不够。由于其他国家的出口法律,美国无法迅速进口呼吸机,因此求助于代理通用汽车公司 制造呼吸机。

对许多人来说,这还不够快,而且今后在国内转移永久生产也是不可行的。但更实际的是计划更多的库存。

西格尔说:“如果你有10万台通风机,你可以在接到通知的时候就把它拔出来,那就更容易通过国防保护法将通用汽车收归国有了。”

展望未来,政府可能会要求某些公司增加呼吸设备等关键物品的库存,以防万一,并让自己的仓库有更好的库存。

什么将改变:多样化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准时库存仍将存在,而低成本的离岸业务也不会去任何地方。但是,约西、西格尔和费舍尔都认为会发生变化的是多样化。

“第一道防线是在多个地方制造组件,”Fisher说。“这个想法是,至少有两家公司在两个地理位置生产它。”

谢菲说:“我希望公司至少有一个二级供应商。”“不是50%,可能是20-30%。”

费舍尔说,中国不断上涨的工资迫使一些公司将制造业迁离中国,但许多公司仍面临风险。

费舍尔指出,2011年日本发生的海啸让苹果等许多公司得到了一个教训,那就是在面对混乱时要更加稳健,但随着灾难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要求多样化的呼声也随之消失。

他说:“苹果已经放弃了数百万美元的成本,以使供应链更加强劲,并损失了1000亿美元的市值。”他说,“稳健性对效率的影响太大了。”

自那以后,在对华贸易战中关税的不断增加和不确定性使企业意识到,仅仅依靠中国制造就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风险。许多公司,包括苹果,我认为这是个好主意把鸡蛋放进更多的篮子里。不经意间,美中贸易战为一些公司应对冠状病毒大流行做好了准备。但是,到冠状病毒攻击时,几乎没有人采取过任何重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