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食用菌栽培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你都掌握了吗?不妨学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菌类是人们喜爱的食物之一,随着菌类需求量的增多,如何在保持菌类高产的情况下保证其优质,对食用菌高产栽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现在无公害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应用效果良好,但是仍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本文主要介绍食用菌栽培现状及无公害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详情如下:

一、食用菌栽培现状

食用菌的种类很多,生长环境多样,高温结实性菌类通常生长在南方地区,而低温结实性菌类通常生长在北方地区。因此,要想培养出高质量、高产量的食用菌,就需要充分了解不同种类菌种的生长习性,并为其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食用菌栽培技术越来越先进,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食用菌的培育速度,有助于实现食用菌高效生产。目前,我国已经在不同地区建立了大型食用菌人工栽培基地,为人们提供了质量高、无污染的食用菌。

二、无公害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择优质品种

首先,要根据地区环境条件选择最适合在当地生长的菌类。其次,选择菌种时,要非常严格、仔细,确保菌种未遭受杂质污染,并且没有虫害污染,是适合栽培的优质菌类。

最后,在栽培过程中,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接种,接种后及时将菌种放进无污染的袋子中进行保存,然后将袋子放进无污染、空气环境良好的培养室内进行发酵培养。

2.2 配制营养料

在栽培食用菌的过程中,营养料配制必不可少。在栽培食用菌的过程中,营养料配制必不可少。在配制食用菌的营养料时,要严格按照比例要求将原料的干料进行充分搅拌、混合,如果需要加入微量元素,一定要将微量元素用水完全化开之后再放入料中,然后充分搅拌,尽可能将所有的营养料搅拌均匀。另外,营养料的含水量对菌类的生长也有很大影响,一般55%的含水量最适合菌类生长,过高或过低的含水量都会影响菌类生长。含水量过低会大大降低菌类产量,过高则会导致菌类不能得到充分的氧气,也会影响菌类生长。因此,要及时根据培养料原料的多少来调整水量。培养料配制完成后,要及时对营养料进行装封、灭菌,防止营养料变质而影响食用菌生长。

2.3 光照环境

不同的光照环境对菌类的影响很大,一般食用菌在出菇时需要进行光照刺激,光照越强,食用菌出菇的颜色就会越深;光照越弱,食用菌出菇的颜色就会越浅。但也有个别菌类不需要过强的光照刺激。因此,栽培人员要根据不同菌类的特点调整光照强度。如果不需要强光照,可以采用遮阳网等来降低棚内的光照强度;如果需要高强度的光照,可以采用塑料布等来增加棚内的光照强度。总之,一切都要根据菌类的需要进行调整,为培育最优质的菌类创造条件。

2.4 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是影响菌类实体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棚内空气湿度低,会加快菌类实体表面水分蒸发的速度,而使菌类实体的含水量下降,影响菌类生长,降低菌类产量。如果棚内空气湿度太高,则会使菌类实体表面水分蒸发的速度降低,使菌体内营养运输通道受阻,无法进行呼吸作用,从而抑制植物生长,长时间下去会使菌类实体出现腐烂现象,造成细菌大范围生长,从而影响菌类生长,降低菌类产量。

2.5 使用无污染肥料

通常,在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施加一定的肥料来补充菌类所缺乏的微量元素。但是,复合肥多是由各种化学元素合成的,不利于植物生长,因此需要使用无污染、无害的天然肥料。例如,喷洒人尿人粪,但需对人粪人尿进行加热,最好是煮熟20 min 后将其与水以1∶20 的比例混匀后进行喷洒;也可以使用煮熟或者没有泡沫的新鲜牛畜的尿液,比例掌握在1∶(10~17)即可。除了喷洒人粪人尿,也可采用喷洒酵母膏或者蛋白胶溶液的方法,或将采购的鲜黄花与焦亚硫酸钠按照一定比例充分搅拌后装进密封的容器内腌制24 h 后控干水分作为肥料。

2.6 病虫害防治

在无公害食用菌的培育过程中,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害,保持培养环境卫生。要求栽培人员建立一套严格、科学、合理的卫生清洁管理方法,并且严格落实。进入菌房前要对衣服等进行消毒,对于培菌使用的器皿也要及时进行消毒。

同时,要对栽培空间进行消毒,采用恰当、合理、科学的消毒办法,常见的有紫外线灭菌法、巴氏灭菌法等,一定不能使用含有重金属的盐类进行消毒。

三、总结

食用菌已成为人们最喜欢的食物之一,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的栽培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加大对无公害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的研发力度符合现实需求,可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大家可以多参考参考,或者说大家想了解哪方面的,三农知识及技术都可以留言评论,笔者会根据情况来给大家解惑。也希望大家能关注一下笔者以及积极留言评论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