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死不認錯還愛發脾氣,怎麼辦?聰明媽媽用這招降服“小倔驢”

文|小花

我是小花@小花教育,關注我,小花每天都會分享教育孩子的那點事,期望這一期的案例能對您有所啟示。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孩子,孩子碰到一點事就發脾氣,你說他錯他還跟你急眼;你把錯誤跟他指出來,他還死犟的說他沒錯,說不過你還會動手,一點道理都不講。那麼我們碰到這樣的孩子怎麼辦呢?



一頭小倔驢

我們訓練營有個學員很有意思,她的孩子目前小學三年級,但是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小倔驢。

孩子嘴硬,總說自己是對的;當你指出他的錯誤時,他會耍無賴,說我沒錯我沒錯。

說急了甚至會動手打人。每天晚上媽媽都要和孩子對吼上幾回合,別提有多頭疼了。

說急了媽媽會打孩子,但是越打,孩子的抗逆心理越嚴重,發展到後期還會跟媽媽對打,還摔東西,家裡的碗筷瓶子啥的摔碎不少。

後來媽媽看了不少育兒方面的書籍,也嘗試用一些比較溫和的方式管孩子,比如有些事依著發脾氣的孩子,或者孩子發火就把孩子關門外去了,發現還是不管用,孩子會大哭大鬧,媽媽怕孩子吵鬧影響其他人,就把孩子放進來了。

孩子當天會有好轉,會認錯,但是第二天又會犯同樣的錯誤。然後同樣的對吼場景再次上演,媽媽很無助,也很崩潰。



其實這不是個案,而且比較普遍的。這位媽媽諮詢了我後,我問了一些媽媽平常注意不到的問題。

小花:主要是因為什麼事情孩子這麼犟?

媽媽:還不都是學習上面的事。比如,孩子寫作業,我來檢查。我發現孩子的作業有錯題,指出來告訴他,可他倒好,就說我沒錯,我沒錯。我說你錯了,還把答案給他看,結果他還是說沒錯沒錯。這時候我就火了,結果兩個人就對吼起來。後來我還會把他關洗手間裡面,但是他就在洗手間裡哭鬧,踢門什麼的。

小花:那你們的拉鋸戰是怎麼結束的呢?

媽媽:(想了想)基本上都是我妥協了。因為他的哭鬧聲太大,我怕影響鄰居。哦,對了,後來有一次鬧的太狠了,我把他關門外去了。結果好像也是因為吵鬧聲太大,最後把他放進來了。

小花:把孩子放進來後,你又是怎麼做的呢?

媽媽:好好說話唄,孩子在外面害怕的都哭了,肯定要安撫一下孩子。



孩子死犟的背後原因

咱們回頭看一下例子,不難發現死犟孩子背後,媽媽對孩子的方式都是驚人的相似。

1.情緒控制不住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每次媽媽發火的時候,都是孩子鬧情緒的時候。

這個鬧情緒可以是正面情緒,也可以是負面情緒。孩子做錯了,媽媽先說教,然後孩子頂嘴,媽媽發火;孩子正在開心的看電視,媽媽過來直接關電視,孩子發脾氣,媽媽發火。

看到了把,每次媽媽發火的時候都是孩子鬧情緒的時候。



2.帶著情緒管孩子

媽媽發火了,用權威壓著孩子,讓孩子聽話。這時候孩子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屈服,一種是以暴制暴。屈服僅僅是表面上服從,其實內心並不會服從,而且很可能會反抗、報復等一系列的反應出現;以暴制暴,就像上面案例裡面出現的那樣,我就沒錯,頂牛。

其實孩子內心早就知道自己錯了,而且已經感受到了媽媽的不滿,他們只是牴觸媽媽們的情緒。



3.媽媽們沒有管到點上

孩子明明做錯題,或者看電視看晚了超時,不遵守規則,明明孩子錯了還在狡辯,媽媽們卻盯不住這些關鍵的點,反而是被孩子的狀態影響到,被孩子牽著鼻子走了,最後就成了發火吵架。把孩子關門外了也沒讓孩子明白我究竟錯哪了。這就是為什麼孩子總不服,不認錯的原因。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錯哪。



4.雷聲大雨點小

媽媽們每次生氣,都會衝動的說一些狠話,可結果往往是這些狠話兌不了現。當然我們也不是要讓父母真的去兌現這些狠話,只是這樣會導致一個結果,

爸媽在孩子眼中的公信力下降。

孩子會覺得自己犯錯沒什麼後果,媽媽說了也就說了,反正不會去做。長此以往,媽媽的權威性就會下降,結果就是再怎麼吼孩子,孩子都不會當回事。

還有更糟糕的,當媽媽把孩子放進屋,和顏悅色的跟孩子說軟話,孩子會覺得,一分鐘前大發雷霆,一分鐘後如沐春風,這是媽媽自己做錯了跟我說軟話呢。



一些解決的建議與方法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其實媽媽們幫孩子檢查作業,怕的是孩子自己檢查不認真,怕老師說自己的這個家長不負責任不配合老師工作。所以才會盯著孩子寫作業,一寫完作業就急匆匆的幫孩子檢查作業,急著指出孩子的錯誤。

但是,檢查作業不應該是孩子自己的事嗎?孩子檢查作業,有可能因為能力不足,看不出問題來,他們反而需要的是媽媽們的幫忙,是要求著媽媽的。但是結果現在是媽媽們追著孩子檢查作業,孩子會以為,寫完作業由媽媽檢查,是理所應當的。

所以,咱們需要從這段關係裡面抽離出來,除非是孩子自己找到媽媽,讓媽媽幫忙檢查,否則不去檢查作業。



2.控制情緒,共同制定規則

孩子的作業裡面肯定會有錯誤,這個時候咱們家長需要的是控制情緒,一定不要馬上指出來。

可以跟孩子協商,幫你檢查作業,是隻需要媽媽籤個字就可以了,還是指出問題所在,充分尊重孩子的選擇,當然,後果一切都由孩子自己承擔,這個就是讓孩子學會責任。而且這個方法是和孩子一起制定出來的,就算孩子選擇的是指出問題,當你發現錯誤並且指出來後,孩子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固執己見了。



3.控制語氣,就事論事,表揚為主

在我們跟孩子指出問題時,我們還是要以這件事情本身出發,而不是對孩子進行人生攻擊。事情本身,讓孩子明白錯在哪裡,客觀中立不帶情緒的指出來,想必孩子是可以接受的。

同時,當孩子有進步,積極進行表揚。這樣能讓孩子學習起來心情更加愉快。



在教育孩子中,小花始終信奉一句話,孩子是你的一面鏡子,你怎麼對待孩子,孩子就會怎麼對待你。孩子之所以帶情緒,發怒,也是因為媽媽先發脾氣。所以說,要想孩子不發脾氣,咱們自己就不要發脾氣。當我們做好了自己,孩子還有什麼理由再固執己見呢。


我是小花,關注我,每日分享教育孩子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