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吳用先輔晁蓋後又棄晁蓋,是見風使舵嗎?

沒有冰點


舊小說中,有些地方常摻雜一些玄幻的宗教中演義。水滸中的天罡,地煞,公孫勝的作法,晁蓋夢境中的北斗星等等,其實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擰聚攏絡人心。尤以古時,科學文化落後的時期,就更有欺騙性了。吳用給晁蓋園夢對應七雄,外加斗柄白光,意即白勝。其實,亂點鴛鴦譜亳無意義,施先生也不知那顆星具體代表誰,況且沒半點必要。只能是在宿命論的時代,或取得團結一心的目的。劫取生辰綱,也就是搶銀行,那是犯罪坐牢殺頭造反的行為啊!劉唐,公孫勝敢給晁蓋送富貴,既使是耳聞,想必對晁蓋是瞭解的,相信的,可靠的,只有志同道合的同路人才敢做這種大買賣。吳用,貧困,晁蓋,富有。之所以能組合在一起幹大事業。一個是相互瞭解,一個是觀念,理想一致。他們都是生存在北宋末期,徽宗昏庸,奸臣當道,官府貪腐壓詐百姓,民怨四起,社會環境混亂,動盪不安。王進被打壓,林沖被陷害的事件想必有轟動四方。所以,晁蓋等八人都是懷著強烈的義憤,寧願頃家蕩產,也不願意與混沌的社會為伍。經過精心的合計,巧妙地按排,輕而易舉地智取了不義之財十萬貫生辰綱。然後邁開大步走上梁山。讀水滸傳,各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但準不能拋開,脫離作者所反映和描寫的社會現象以及每個人物的個人的特點。晁蓋做為梁山的首領卻被個別讀者看成是呆頭鳥的形象,昏昏沉沉一無所知,跳吳用的坑,被吳用牽著鼻子上了梁山。事實上晁蓋是那樣昏庸的懦夫嗎?書中描述自不必說,上梁山,那是關係到一生走什麼路的問題。如果他不親願走梁山的道路,絕不會參與劫取生辰的事情。劉唐,公孫勝也不敢給他送富貴。其實,這八個人並不存在誰騙誰的問題,而是共同理想,共同目標地親密組合。晁蓋,吳用上梁山都是為了擺脫官府的壓榨,追求吃肉喝酒的自由生活。從書中的敘述他們之間也沒有任何勾形鬥角的現象。做為首領與軍師為梁山的興旺也發揮他們的作用。只是隨著宋江的上山,隨著路線的變更,那麼,晁蓋就得退位。因此,曾頭市戰役就不給他配備軍師了,只允許他戰敗中箭歸天。可見晁蓋手下的軍師吳用也是臨時的。書中的重心是敘寫宋江與吳用地配合,在接受招安的道路上發生的不同類型的波瀾起伏的重大事件。


cz424


吳用這不是見風使舵,而是在追求自己的理想

宋江與晁蓋應該不是“一條船上的人”,他們最大的區別就是理想志向與追求完全不同。

晁蓋只是想在梁山上過一個“世外桃園”的生活,並不想把梁山這個“事業”做大做強,只想過快活逍遙的日子。

而宋江卻不同,從他從上梁山後,就再想方設法地想把梁山“事業”做大做強。他不斷“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因為他清楚地知道,想保住梁山這個攤子,不思進取,遲早會被朝廷“一鍋端”。而如果把梁山“事業”做大作強後,就進退自如,從而也有了與朝廷談判的砝碼。

而他們這種理想追求的差異,吳用正是看在眼裡。而宋江的理想追求也正和了吳用的心意,這才促使他毅然決定冒著名譽受損的影響捨棄晁蓋,從而追隨宋江。


峰峰文學


吳用從來就沒有輔佐過晁蓋,所以,也就從來沒有拋棄過晁蓋。吳學究輔佐的真正寨主,只有宋江一人,見風使舵一說根本不存在。

“七星聚義”暗示吳用在智取生辰綱行動中的地位

林沖被逼上梁山,是因為高俅的陷害,但指引林沖上梁山的卻不是高俅,而是柴進。晁蓋被逼上梁山,則是吳用的坑害,吳用親手把晁蓋拽上了梁山。這件事,便是“智取生辰綱”。

智取生辰綱的帶頭大哥貌似晁蓋,但是,若細讀文本便不難發現,晁蓋一直被吳用牽著鼻子走,真正的主謀是吳用。

卻說晁蓋因劉唐報信,得知了生辰綱的事情,但他不敢決定是否要做這單買賣,便請吳用來商量。晁蓋告訴吳用生辰綱事情後,還把自己所做的一個夢講了出來,請吳學究圓夢。這個夢就是所謂的“七星聚義”。

晁蓋這個夢,吳用圓了兩次。一次是晁蓋剛剛得到生辰綱消息,與吳用商量幹還是不幹的時候。吳用說,這件事情肯定是要乾的,問題是現在只有晁保正、劉唐和我三個人,沒辦法弄,“這段事須得七八個好漢方可,多也無用。”注意,吳用說的是七個,或者八個人才能劫取生辰綱,但施耐庵說,晁蓋的夢預示的是“七星聚義”呢。

後來,黃泥崗上智取生辰綱的就是吳用所說的八個人: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勝。那麼,“七星聚義”多出的哪個人是誰呢?正是晁蓋!

吳用第二次圓晁蓋的夢,是在公孫勝到來之後,晁蓋莊子上恰好湊滿了七個人。吳用興奮的說,這應了晁保正的夢,“豈不應天垂象!此一套富貴,唾手而取。”

但是,晁蓋說,黃泥崗附近有個安樂村,村中有個叫白日鼠白勝的人是他的好朋友。吳用立即說,“北斗上白光,莫不是應在這人?自有用他處。”

其實,北斗七星並不包括晁蓋,而是指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中的人物,一百單八人才是北斗七星群中星辰,晁蓋卻是北斗七星之上的那顆化作白光而去的小星星。

所以,智取生辰綱行動中,晁蓋只是掛名領導,真正的策劃者和領導者就是吳用。按照後來梁山的正式排名,吳用才是這幾個人的最高領導者。

晁蓋完全被吳用操控,處於服從地位

整個行動中,從人員的挑選,到計劃的制定與行動的實施,吳用佔有絕對主導地位。晁蓋只是作為這場特別行動小組的一員,執行吳用的指令而已。後來,吳用輔佐宋江,就沒有這麼牛逼了,很明顯的看得出他的軍師職責履行得相當到位,位置擺得很正。

吳用定計,施耐庵誇他是“智取生辰綱”,但是,從整個行動看,吳用處處留下破案線索,簡直就是“愚取生辰綱”。此話怎講?

晁蓋原本打算,這七個人先到白勝的家中隱伏下來,然後神不知過不覺的上黃泥崗取事。但是,吳用卻把行動小組帶到了安樂村,化妝成濠州販棗客,住進了安樂村酒店。這樣,晁蓋便首先暴露了。能不暴露嗎?晁蓋何等名聲,一出現就被何濤的弟弟何清認了出來。而且,吳用當場就撒謊,說是自己姓張,與這幾個兄弟從濠州來,販棗到東京去賣。這就進一步加深了何清的印象,為後來輕而易舉的破案留下了重大線索。

吳用事機不密,同時還暴露了白勝,成了後來破案的最關鍵線索。何清把看到的情況,與黃泥崗七個販棗客、一個賣酒的案發現場一對照,案件便昭然若揭了。

吳用其實早就意識到會是這個結局,所以,他沒有留後手保護白勝。當白日鼠一被擒獲,何濤便在弟弟何清的幫助下,迅速的破獲了這件驚天大案。

這不是吳用智商很低,而是專門要給晁蓋挖坑,逼他上梁山。而晁蓋則渾然不覺,自動的跳進了坑裡,最終還被吳用弄上了落草為寇的道路。這到底是誰在輔佐誰呢?

吳用瞞著晁蓋調查梁山情況,早就做好了上山準備

吳用以晁蓋的七星之夢為由,一大早便上路,步行了好幾個時辰,千辛萬苦的到了石碣村,說服阮氏兄弟撞籌,加盟劫取生辰綱行動。

吳學究此行當然是去找最靠得住的三阮,但同時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打探梁山的情況。在阮氏兄弟的介紹下,吳用對梁山情況瞭如指掌。更重要的是,把阮氏三雄劃拉到自己的身邊,結成了上梁山的四人聯盟。這一切,都瞞著晁蓋。吳用可謂生辰綱行動小組上梁山的帶頭人,晁蓋只是這個小組的一員而已。

既然做好了上山準備,吳用便在智取生辰綱行動中故意遺漏破案線索。否則,就會象上一年度那樣,無從破案。案子破不了,晁蓋自然就繼續做保正而絕不會上梁山了。

事實也是這樣的,當宋江前來報信時,晁蓋還在葡萄架下與吳用、公孫勝喝酒,十分的愜意,根本就沒有想到要去當草寇。

宋江催促晁蓋趕快逃命,往哪裡逃呢?書中寫道,晁蓋問吳用往哪裡走,吳用答道,我們先把財寶打包運到石碣村阮氏兄弟那裡去,晁蓋還不明白吳用的意思,說一個打漁人家,如何安得我等許多人?吳用把自己早就籌劃好的方案告訴晁蓋:

兄長,你好不精細!石碣村那裡一步步近去,便是梁山泊。如今山寨裡好生興旺,官軍捕盜,不敢正眼兒看他。若是趕得緊,我們一發入了夥。

到了這一步,晁蓋不上梁山肯定就不行了。於是,吳用先自帶著公孫勝,押著幾擔財寶往石碣村去了。晁蓋卻在莊子上從巳時賴到了第二天子時,才在朱仝傳遞信號時,從莊子裡殺了出來。看來,晁蓋極不情願上梁山,此時大致明白自己已經在坑裡了。

從這件事情上不難看出,晁蓋完全是處在被動地位,吳學究才是他真正的領導者,或者說是晁蓋的指路人。

大鬧江州,吳用進一步逼晁蓋對抗官府

晁蓋上山後,跟官軍又打了一仗,活捉了團練黃安。但是,晁蓋並沒有殺他,而是囚禁了起來。這樣做的目的,是不太情願把官府惹急了,完全走到對抗朝廷的地步。所以,晁蓋在梁山上不思進取,在宋江推薦花榮一行人上山前,竟然不做一單買賣,不招納一個好漢。

吳用是梁山上最堅定的造反派,自然不會容忍這樣的局面繼續下去。因而,借宋江的事情,逼晁蓋出山大鬧江州,徹底走上造反的道路。

吳用在江州預布了一個臥底,這人便是神行太保戴宗。戴宗是什麼時候成為吳用暗線的,書中沒有交代,也有可能是在宋江被斷刺配江州的時候吧。總之,吳用利用戴宗,把晁蓋逼進了江洲。

這件事情便是“梁山泊戴宗傳假信”。吳用找蕭讓模仿蔡京的筆跡,請金大堅刻制蔡京的圖章。誆騙蔡九知府把宋江押到東京正法,以便在梁山附近救人。但是,卻故意留下兩個大漏洞,讓蔡九知府識破。

這兩大漏洞便是蔡京的圖章出了問題。當戴宗走後,吳用忽然“叫聲苦,不知高低。”當眾頭領問題何故時,“吳學究迭兩個指頭”說出了假信的脫卯處。

施耐庵很高妙,明明寫吳用跌出兩個指頭,卻只讓吳用說出一個脫卯處,便是父親給兒子寫信,不應當使用圖章。但是,這恰恰不是最重要的,蔡九也說,可能是父親寫信時,圖章就在身邊,便隨手鈐上了。這個理由完全說得通,根本就不是最致命的。

假信最致命之處,是黃文炳說的“(蔡京)如今升轉太師丞相,如何肯把翰林圖書使出來?”原來,吳用在假信上使用的印章,是“翰林蔡京”,而當時的蔡京已經是太師了。這好比現在用名片一樣,當了教授,誰還給別人遞助教的名片?

這是一個常識性問題,吳用難道不知?他可是《水滸傳》中第一軍師,也是一個讀書人,應當不會出現這樣的錯誤吧。

如果在梁山附近救了宋江,最多殺兩個解差,還不需晁蓋出面。晁蓋沒有再犯大事,還會繼續當他的逍遙山大王。

吳用再一次給晁蓋挖坑,成功的把梁山推到了與官府作對,跟朝廷叫板的對立面。因而,從智取生辰綱起,吳用一直就是在利用晁蓋,至少可以說沒有真正輔佐過晁蓋。說吳用見風使舵,不能成立。

宋江上山後,吳用也是在觀察這個人,打祝家莊時,吳用便沒有跟隨前往。宋江連吃兩場敗仗後,吳用才下山雙掌連環計。吳用死心塌地追隨宋江“替天行道”,是在“同觀天書”之後,也不是見風使舵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