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数智”赋能 智慧粮仓稳住粮食“压舱石”

民以食为天。粮食的安全生产和储存,关系国计民生,是粮食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不断应用于粮食存储之中,推进以“互联网+粮食”特色的信息化建设,加快智能化粮库科技投入,大力推广绿色科技储粮,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屏障。

“云数智”引领“智慧粮仓”建设

我国粮食库存主要分为政府储备、政策性库存以及企业商品库存。政府储备包括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两部分,这是守底线、稳预期、保安全的“压舱石”。

不管在哪个时期,粮食存储是一直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立以备荒备战为目的的“甲字粮”“506粮”,到1990年国家建立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再到2008年建立健全地方省、地市和县三级地方政府储备,我国逐渐形成了现代粮食储备体系,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智能化、信息化飞速发展,我国的粮食储备技术和管理手段也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浪潮集团已经服务我国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近20年,在浪潮通软副总裁、智慧粮食事业部总经理张照平看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粮食行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推动了管理变革、职能变革和产业变革,促进了粮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了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他认为,“不断强化信息系统的创新应用,守好管住‘大国粮仓’,将成为粮食储备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近几年,随着绿色储粮、“四合一”(粮情测控系统、储粮机械通风技术、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和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等储粮新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国内粮食储存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粮食仓储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张照平向记者介绍:“以浪潮建立的智能粮库管理系统为例,从粮食的称重开始一直到粮食入库、存储、监管等每一个环节,全部都运用了大数据、物联网的技术,利用传感器,可以自动进行粮食数据的传输和采集,同时可以对粮库的温度和湿度以及粮食的霉变、质量问题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并对各环节影像资料自动留存。”

他表示,智能粮库管理系统相当于在粮仓建立起了“千里眼”,真正做到了粮食数量和质量管控的责任可追溯,让粮食管理部门的运营效率和管控力度大幅提高,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疫情当前,为保障粮食安全,国家在着力解决影响春耕备耕突出问题的同时,密集出台了粮食收储政策,及时疏通粮食流通、加工环节的“堵点”。同时,新技术推动的无接触式线上服务也成为打赢粮食安全“保卫战”提供关键支撑。

例如,浪潮助力中储粮建设的一卡通和售粮预约系统,全力保障国储库复产复工、开库收粮,减少人员聚集,为切实解决农民与收储企业的人员聚集、排队叫号难的问题,推出“售粮预约”平台,实现不聚集、不排队便能有效买、卖、收粮食。4月9日,中华粮网承建的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新版地储SaaS交易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并成功举办“湖北地储粮油定向交易专场”交易会。此次交易共投放湖北省地方储备粮1.5万吨,经过充分竞价,成交1.5万吨。

信息化建设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管好储备粮,保障粮食安全责任的方面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疫情之后,粮食管理部门和涉粮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也将进一步加快。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要求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对此,张照平表示,浪潮将进一步发挥国内粮食信息的领先优势,进一步融合物联网、大数据、AI、5G、区块链等新技术,布局大储备和智慧农业,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行业全产业链信息化平台,助力涉粮企业和国家粮食管理部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为“端牢中国人的饭碗”保驾护航。

(原文刊登于2020年4月18日粮油市场报A01版)

来 源丨粮油市场报

总值班丨刘新寰 统筹丨刘超 编辑丨从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