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不只武松会打虎,扒历史吓一跳,有人射虎数十,小孩也能捉虎

  一提起打虎英雄,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恐怕就是梁山泊好汉——武松勇猛刚烈的武松,在景阳冈上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不仅大显身手,从此更是名震江湖。然而水浒传毕竟是文学著作,武松打虎更多是一种文学虚构,并不一定真有其事。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像武松一样的打虎英雄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不止一个,真可谓是“英雄辈出”,扒扒历史能吓一跳,因为不光有武松这样孔武有力的盖世豪杰,还有勇斗恶虎的农家少妇,甚至连一个小小村童都能捉一只大老虎,你说神奇不神奇?现在就让我们细数一下古代这些为民除害的打虎英雄们。

▲武松打虎

  第一位,身先士卒勇斗猛虎的孔县令。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记载:北宋顺阳县(今河南省淅川县)县令孔(日为),某日得知有只猛虎窜到城南,当即亲率手下吏卒前往抓捕;并身先士卒,走在队伍的最前列。虎见状,据山大吼。吏卒大多闻声丧胆,不敢靠近。此时,虎朝孔(日为)扑来,一小吏挺身而出保护孔县令,不幸被虎叼去。孔县令手持猎户毒箭,奋力追虎,身边的吏卒都齐声劝阻,孔县令正色道:“彼代我死,我何忍不救之?”结果“逐虎入山十余里”,并用毒箭射中老虎,夺回被叼在虎嘴上的小吏而还。这位孔县令可谓史上最猛的一个县令了。

▲北宋县令画像

  第二位,一生射杀数十只猛虎的“杀虎张”。“杀虎张”真名叫张万户,是元代人,跟他比,武松只能算是小儿科,因为这位张万户一辈子射杀了数十只猛虎,人送外号“杀虎张”,简直成了“杀虎”专业户。

  元代史料记载:真定县(今河北正定县)人张万户“平生射虎数十”,而且常常一箭即可把老虎射死。一日,他未带弓箭去山中砍柴,突然见一只老虎朝他扑来,他闪在老虎背后。那大虎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他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老虎又兜一圈回来,朝张万户扑过来,他两只手把老虎顶花皮疙瘩揪住,就势一跃骑上虎身。那大虎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成一个土坑。张万户将虎的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并腾出右手连打几十拳,打得老虎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进出鲜血来。这时,他突然记起民间传说的“生虎之髭(嘴上边的胡子)”可治“齿疾”。于是,他拔虎髭,虎已“生息垂尽”,挣扎了一会便在痛苦中死去。

  打老虎就不说了,竟然还敢动手拔虎髭,这位张万户简直勇猛的有点过分,也太不把老虎放在眼里了。

▲山中之王

  第三位,钢叉战猛虎的农家少妇。在众多打虎英雄中竟然还有一位巾帼英雄,这位巾帼女杰生于明朝万历年间,是镇江城南大树村村民刘松之妻徐氏。

  当时浙江鄞县诗人沉明臣,曾专门写了一首《大树村刘氏少妇打虎行》一诗讴歌此事:“……晓炊未罢日始高,卒地猛虎来咆哮,老小出门尽惊走,犬亦唬虎声嗥嗥……刘家少妇夺老姑,气猛视虎如匹雏。手提钢叉刺虎目,虎血溅面红模糊。”一个农家少妇,在猛虎面前毫不畏惧,挺身而出,勇斗恶虎,真是可敬可佩。

▲奔驰在雪地的猛虎

 第四位,以奇谋缚虎的一个小村童。明朝中叶,一村童用奇谋捉住了一只大老虎,堪称今古奇观。

  据记载:浙江四明山地区的象山县,有一村童人山砍柴,遇一受伤之虎,只见它“行倦而气促”,行走困难。村童跃骑在虎身上,并用手抓住“虎阴(生殖器官)”。老虎刚想发怒,只见村童不停搔摩虎阴,“虎怒息,且舒畅”,久之虎睡并发出鼾声。这时,村童左右环视,见身旁有一老树根,于是,他从腰间解下捆柴用的绳索,以绳一头缚住树根,一头系住虎的生殖器,尽力一拉绳,只见虎阴脱离虎身。老虎痛得咆哮起来,但几经挣扎便一命呜呼了。村童快速跑回家,带了家人扛回了死虎。

  不得不说,比起现代的熊孩子,这古代的熊孩子厉害多了,连老虎都能用巧计制服,真是不服不行呀。

关键词:#武松打虎# #打虎英雄# #老虎# #熊孩子##少妇# #县令# #杀虎张# #元代#